【 粮食生产】 县委、县政府调整2020年道县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由县委书记担任顾问,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印发《关于道县2020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道县2020粮食生产考核奖惩办法》,为全县2020年粮食生产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把粮食生产稳面积、稳总产作为今年粮食生产的中心工作。为了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扩大双季稻生产面积,遏制耕地抛荒,县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道县2020年保障早稻集中育秧十条措施和治理耕地抛荒十条措施》,为疫情之年的粮食生产稳定面积和稳定总产保驾护航。
2020年,全县粮食计划播种面积85万亩,总产35.5万吨。其中水稻面积68.5万亩,旱粮面积16.5万亩。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65万亩,建立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10个,高档优质稻生产面积5万亩以上;旱粮播种面积突出以玉米、红薯、大豆生产为主,计划播种面积分别为7万亩、4.5万亩、3.5万亩,蚕、豌豆、马铃薯等粮食作物2万亩。
全县完成播粮食面积85.49万亩,比计划面积85万亩增加0.49万亩,同比增幅2.93%。粮食总产35.82万吨,比计划总产增加0.32万吨,同比增幅1.47%。水稻播种面积69.68万亩,其中:早稻25.53万亩,平均亩产434.6千克;中稻和一季晚稻17.58万亩,亩产531.52千克,双季晚稻26.56万亩,亩产406千克;旱粮播种面积15.81万亩(玉米6.01万亩,豆类5.69万亩,红薯4.11万亩)。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其中高优质稻31.3万亩。完成夏收油菜面积14.3万亩,平均亩产105.6千克。
2020年,道县实施水稻集中育秧以稳定水稻生产,加快绿色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以早稻集中育秧为重点,实施早稻、中稻、一季晚稻、双季晚稻多季别集中育秧。因地制宜确定育秧主体,在田块相对集中、新型主体发展较快的乡镇(街道),着力推广专业化服务组织、育插秧专业户、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为主的专业化集中育秧; 在田块相对分散、新型主体发展滞后的地方,着力推广以本地育秧能手为主的重点环节集中育秧。完成2020年全县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6.29万亩,带动全县集中育秧面积突破20.3万亩。早稻集中育秧涉及全县19个乡镇(街道)131个村425个集中育秧主体,机插秧大田面积1.32万亩,抛秧大田面积4.97万亩。
为确保道县粮食生产大县地位,道县把遏制耕地抛荒作为今年粮食生产的重点来抓,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出台了最严厉的措施遏制耕地抛荒,国道、省道、县道、高速公路沿线作为重点区域开展治理,基本农田范围内坚决做到不出现连片5亩以上耕地抛荒。凡是出现耕地抛荒的一律不得享受2020年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等政策。各乡镇(街道)、村以及农技站在申报补贴过程中严格把好关,真正兑现好“谁种粮谁享受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落后,有耕地抛荒的监测点的村给予全县通报批评,所在乡镇(街道)取消粮食生产先进县评比资格。
全县共组建了8个技术服务分队,分片对全县粮食生产工作进行技术服务,包括制定粮食生产计划、集中育秧、优质稻基地建设、育抛秧技术等等。协助乡镇、街道落实好粮食生产任务,及时发现并指导解决耕地抛荒,调整种植结构,分类指导。搞好粮食作物生长情况调查,根据不同农时水稻、玉米、大豆、油料等作物长势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生产管理意见,2020年印发了早稻秧田管理意见、优质稻栽培技术要点等技术指导手册6期次,发放资料4万余份。创建优势稻生产基地10个,创建面积12.3万亩。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建立粮食生产面积台账,摸清底子,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集中育秧补贴等惠农政策。2020年,全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双季稻补贴面积的核实严格按程序办理。按照“四单一流程”模式,先由农户向村民小组申报,村民小组向村委会申报,并张榜公布7天以上,无异议后,由乡镇场汇总并签字盖章后上报到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经县级部门统计、调查、核实后,然后由财政局通过财政网络系统打卡发放到农户手中。
据统计,全县30亩以上的粮食种植专业大户3368户,其中30~100亩2929户,比2019年增加152户。流转耕地面积26.6万亩。县财政对种粮大户购买烘干设施进行补贴,农业农村局制定了种粮大户申报文件,引导种粮大户适度扩大规模种植粮食,分片进行技术指导,把集中育秧、湘米工程等项目政策也对种粮大户倾斜,提高种粮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