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口市琼山区2020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3月4日在海口市琼山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8次会议上
海口市琼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林静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海口市琼山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以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全区上下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中央12号文件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发展提出的重要指示、重要批示。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重大战略实施。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重大突出公共卫生事件对全区国民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的重大冲击,抓运行强支撑,提质量增效益,抓统筹促融合,补短板兜底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发展态势,“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5.07亿元,同比增长6.8%。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68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不含云龙产业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3.79亿元,同比增长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5.38亿元,同比增长4.3%。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3121元,同比增长3.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7741元,增长2.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7449元,增长8.2%。
——来源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6.89亿元。
完成市下达的城镇失业登记率、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总的来说,2020年,全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个指标增速居4个建制区的首位,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全市的增速快2.8个百分点。二是琼山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来源地一般公共预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个指标增速居第二位。全区上半年经济企稳止跌,下半年逆势上扬,呈“V”字形反转。
(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1. 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迅速建立高效顺畅指挥体系和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强化疫情风险研判,压紧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四集中”,筑牢抗疫防线。坚决做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创新推出入户排查“三步工作法”“四个一律”等,严防死守凤翔街道片区、江畔人家小区等重点区域,28天内有效控制实现未新增本土病例,有效遏制了主城区的疫情蔓延,实现农村地区零病例,14例确诊病例全部出院。
2. 经济社会稳步恢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三农”领域“一抗三保”工作,畅通农产品“产运储销”,农业生产全面恢复,人民群众“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区三套班子领导带头走访“三个一百”企业、“四个一批”项目,落实解忧纾困各项政策,助力企业较快实现全面复工达产。抓稳就业,促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288人,应急开发防疫公益性岗位,有力保障152户贫困户不返贫。精准施策,“十小门店”有序开业,街面经济逐步恢复。全面落实“两案十制”,辖区296家学校、51家校外培训机构顺利开学复课。
3. 巩固常态化疫情防控成果。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不断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及时发布重点区域预警信息。加强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开展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采样监测,严把境外输入、域外输入、冷链输入三个关口。督促指导建筑工地、大型公共场所、学校等重点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规范辖区16家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化建设,积极推进区疾控中心异地新建项目以及改造建设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加快补齐医疗卫生短板。
(三)全力助力自贸港建设
1. 创新机制持续完善。创新“乡村买手”扶贫模式,举办消费扶贫现场会暨“我是能人”之“乡村买手”助力脱贫攻坚推广展示活动。创新探索新型人才培育模式,积极参与数字县域新经济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现代化的乡村振兴“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制定实施“五比五促”管控机制和贯彻落实“三色过程管控机制”。创新租赁民办园举办公办园方式方法,扩大学位供给,有效提高公办园、普惠园占比。
2. 深化改革步伐加快。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推行“一窗受理”改革,行政审批办理时限缩短77%,达标率120%,行政许可即办件比率为32.43%,达标率120%;平均跑动次数为0.06,达标率120%;服务事项平均3.5个环节,受理材料比梳理前减少25%。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行政事项“不见面审批”率达84.35%。完成北冲溪社区、大园社区参与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工作,提出75个秒批事项清单。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全面推进“三块地”改革。制定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首个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开工。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成海口钻井公司安置费、25家已关闭企业退休职工养老补差金发放,推动12家关闭企业注销和破产工作,开展25家关闭企业资产、债务、涉诉情况调查,提速清算注销工作,推动区城投公司、区重点公司、区国资公司3家企业的优化重组,156宗经营性国有资产成功分批分项委托移交区城投公司经营管理。
3.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起草制定了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及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打造政企沟通平台,率先在全市完成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任务,清偿781.75万元,清偿率100%。
4. 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早期安排取得早期收获。全力推动自贸港政策加快落地,紧盯离岛免税政策衔接,进一步扩大日月广场免税店经营面积和经营种类,做好现有免税存量实体服务,新增海南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全球精品(海口)免税城、重庆外经贸集团建设跨境电商体验街区等2家免税店铺,7月1日,离岛免税新政实施以来,自贸港政策红利逐步释放,离岛免税业态逐渐扩大。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公布以来,全区新增市场主体11088个,同比增长31%。坚持对标海南自贸港建设精准招商,2020年招商引资的项目签意向金额、合同金额、实际投资金额、新增纳税、外资利用5项考核指标均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区经济发展业态不断丰富,经济活力不断释放。
(四)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为10.1∶15.6∶74.3。第三产业占比较2019年提高2.7个百分点。
1.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做大做强。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6.82亿元,同比增长3.9%。农业总产值完成43.81亿元,同比增长4.4%。永久基本农田有效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97%。稳步推进“一抗三保”工作。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近22万亩,产量稳定在1亿4000万斤以上,瓜菜及水果产量预计分别达到22.4万吨、14.3万吨,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9.4%和6.3%。其中,粮食、蔬菜、热带作物、水果种植面积分别增长8.1%、9.6%、9.3%、9.4%。4家大型生猪养殖项目稳步推进,养殖规模合计70万头。猪、牛、羊等畜类出栏14.14万头,鸡、鸭、鸽等禽类出栏634.03万只。2020年,冬交会签订合同金额3.77亿元,同比增长10.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17417元,增长8.0%。积极打造特色农业品牌。荔枝种植面积8.3万亩,产量6.2万吨,同比增长12.7%。举行“风吹稻浪福稻飘香”第一届琼山福稻节开幕仪式暨开镰仪式,高标准水稻年综合亩产值达5600元以上,较传统种植方式增收4000元/亩,解决撂荒地1600亩。举办“大坡胡椒飘香世界”2020首届海口大坡胡椒文化节、“桂圆便团圆”千亩龙眼促销助农产品推介活动。以“数字琼山”培育新动能。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推出“琼山之星”网红主播免费培训活动,开展琼山区首届淘宝直播技能大赛,1000名以上农产品本土主播人才脱颖而出。有序推进现代农业。科技扶贫示范项目、农村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农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等9个项目进入农村科技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公示阶段。金棕榈园艺公司被国家林草局认定为林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海口三角梅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海口红明红荔枝现代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园。大坡胡椒加工厂环保脱皮加工生产线开始运行,万颂壹(海南)食品公司冻干加工技术上线,谭仙农产品加工园、三门坡荔枝加工基地加快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升级提质。
2. 工业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全区第二产业产业增加值41.39亿元,同比增长3%。工业总产值51.6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42.5亿元,同比增长2.1%。新增7家高新技术企业。烟草制造业、净水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保健品制造业、机制纸制造业6个行业产值保持增长。全力配合做好云龙产业园区服务保障工作,推进云龙产业园区二期、三期以及临空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海口市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项目建设。服务裕同科技环保及高端包装、海福新型生物降解材料等项目落户及开工建设。
3. 现代服务业引领发展。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196.86亿元,同比增长8.2%。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离岛免税新政及日月广场综合服务载体,不断扩大免税经营面积,加快推动海发控集团全球精品免税店(一期)、重庆外经贸集团建设跨境电商体验街区、隐虎跨境电商体验店等免税项目落地开业。成功举办“免税购物狂欢之夜”“名优产品闪购节”“第二届离岛免税年终盛典”等活动。2020年,日月广场免税商品销售总额67.0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倍。其中,零售额51.3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倍。先后与海南银行、建设银行海南分行等5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兴福村镇银行在琼山区设立2个支行,大英山CBD核心区金融产业逐渐形成聚集。
(五)强化有效需求支撑,调结构效益显著
1.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68亿元,增长10.9%。其中,不含云龙产业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3.79亿元,增长11%,完成全年目标142.5亿元的100.91%,增速和进度均居全市各区第二位。房地产开发项目69个,完成投资61.95亿元,投资比重占投资总额43.1%,下降10.1%。其他非房地产投资项目153个,完成投资84.73亿元,增长33.8%。红城湖商业广场、海垦红明湘海荔枝产业基地、椰航街积水点、凤翔东路与滨江西路交叉口人行天桥改造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产业类项目竣工投产;滨江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二期)、上丹村租赁住房试点项目海商花苑C区、海瑞互通、椰东立交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红城湖片区、滨江片区等5个地块陆续挂出,9个地块正在加快土地储备、供应。34个重点项目工作面服务保障工作有序进行,总征地面积8762.74亩,已完成征地面积8587.49亩,完成率达98%。
2. 多措并举刺激消费。疫情期间帮助13家旅游企业贷款3700万元,帮助51家酒店补助上半年一个月租金。举办旅游行业复工复产政策讲解培训班、疫情防控培训班2期,旅游行业300余人次接受培训。持续推出假日惠民消费活动。创新推广手绘地图、手绘琼山明信片等旅游文创产品。做深做实古色、红色、绿色“三色”文创体育IP+旅游融合。举办琼州汉服潮系列假日活动之穿汉服传统集体婚礼和coser巡游快闪活动。策划推出金林甲子通航基地高空跳伞旅游项目和凤翔湿地公园直升机飞行体验项目,协调推动金林甲子通航基地启动热气球等高空体育休闲体验、航空科普夏令营、民宿客栈等。协调日月广场免税店等大型商场和乡村旅游点位推进旅游促消费各项活动。
3.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20年,签署意向框架协议44个,协议投资额96.4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175.35%。签署实质合同21个,合同金额39.9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249.75%。现代服务业签实质合同项目占比72.46%,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占14.49%,旅游业项目占8.7%。成功举行“知名企业海口行”——琼山区专场招商推介活动暨项目签约仪式,成功吸引112家企业参加,签署意向协议招商项目25个,意向投资额41亿元。成功引进阿里巴巴、梨视频、丝路视觉科技公司、武大绿洲生物技术公司、特康控股科技公司、重庆对外经贸集团等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全年实际投资额16.02亿元,完成全年11亿元任务的145.63%,实际利用外资1.15亿元。
(六)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功能品质显著提升
1. 区域发展统筹推进。城市品质逐步提升。深入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和“爱国、爱海南、爱家乡、爱家庭”卫生健康大行动,助力“巩卫”复审顺利通过。加快建设1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海南省建筑设计院宿舍小区改造工作获得国家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和海南省住建厅肯定。有序推进海瑞大桥与滨江西路互通立交,G360文昌至临高琼山段、三永公路等项目顺利开工。持续推进椰博南路、滨江二期规划路网、红城湖片区规划路网等项目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完善。率先在全市完成推进5G网络建设问题及开放公共资源设施工作,建成5G基站286个,城区覆盖率达到90%。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建立“三三制”“巷长制”等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完成4158户农村户厕防渗漏改造任务和37户新建户厕工作任务。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40个水利工程项目加快建设,整体工程量超70%。农村公路“六大工程”加快建设,完成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554.6千米、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20千米、危桥改造工程3座、窄路面拓宽工程145千米、三甲公路工程2.829千米。持续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红旗镇道崇村升级为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红旗镇泮边村获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2. 脱贫攻坚取得成效。新建就业扶贫基地2个,就业扶贫车间1个,开发就业扶贫公益岗位244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32人。开展消费扶贫“春风大行动”等活动9场,其中参加市牵头的5场,区组织举办的4场,共计展销售金额74.33万元,全年消费扶贫销售农产品达287万元。农产品销售额达4.23亿元,同比增长12.53%。全区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512万元,支出进度达100%。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849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04个,贫困户覆盖率达100%。国家、省、市督查反馈及自查发现问题全部销号清零整改,建立返贫、新增贫困人口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1980户869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实现全部脱贫,10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红旗镇大湖桥三角梅扶贫产业基地获评为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七)绿色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迈上新台阶
1. 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两轮中央环保督察227件交办件全部完成整改。百日大督察5件问题线索全部完成问题整改。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部完成。“六大专项整治”持续开展。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南渡江龙塘段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优良率达100%。全年义务植树18万株、成片造林13025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的167%。辖区主要污染物控制在较低水平,南渡江“四乱”整治复绿4.2万平方米。
2. 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红城湖公园建成开放,城区生态逐渐改善。铁炉溪、三十六曲溪、响水河、新旧沟4个湿地公园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在大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7个地点全面铺开辖区“禁塑”工作。积极引入塑料替代品行业企业,海口市裕同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等禁塑替代品生产单位2家开工建设。滨江西污水处理厂、镇域污水、农村生活污水等城乡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响水河、红城湖等4个水体水环境综合治理达到五类水标准。红旗镇红旗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
(八)共享发展成果惠及更广,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1. 教育事业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公办幼儿园在园学生占比从原来的12%提升至现在的52%,学位达13409个,普惠园在园学生占比从原来的26%提升至现在的82.2%,普惠性民办园经复核认定53所,在园幼儿7787人,占比30.2%。完成府城中学、琼山十二小教学楼、椰合幼儿园、白驹学校椰海分校等建设,增加学位4300个。大班额占比从原来的49.3%下降至1.6%。实现48所学校空调安装全覆盖。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覆盖率100%。全面推进32所公办中小学“县管校聘”改革。实施联防联控,296家学校、51家校外培训机构顺利开学复课。2020年,琼山教育单位及个人先后获得国家级荣誉85项,省级荣誉58项和市级荣誉395项。
2. 医疗卫生事业稳健提升。启动区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开展流行病学调查188例,完成72家次冷链食品经营单位的外环境监测标本共计1410份、从业人员标本131份的采样检测。新建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二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心、琼山妇幼保健院、琼山区疾控4家医疗机构。继续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服务团队。云龙镇荣获“国家卫生镇”称号。龙塘镇、甲子镇荣获“省级卫生镇”称号。琼山区教育局被评为海南省卫生先进单位。
3. 就业工作扎实开展。城镇新增就业岗位7201个,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73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288人,落实就业登记2007人,失业登记1867人,当前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49%,控制在市下达指标3%以下。
4.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在全市率先建设数字文化馆。完成图书馆总分馆制项目建设和少儿部扩容升级改造。开展琼剧下乡文化惠民演出30场次,送电影下乡100场次。成功举办“迎国庆、贺中秋”文艺晚会和“唱响海南话歌曲助力自贸港建设”海南话歌曲文化惠民演出。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少儿绘画培训、舞蹈培训等免费开放活动17场,服务500人次。
5. 公共事业稳步实施。完成2间敬老院的升级改造及3家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投入150万元装修福利院儿童楼、采购康复器材设备。
6. 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按期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清零任务。全年接收市扫黑除恶线索234条,打掉涉黑涉恶团伙12个,破获案件125宗。全区117个村(居)委会挂牌成立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创建无毒村居12个,成功摘掉省禁毒“重点关注地区”的帽子。全省首个街道办事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指导站在国兴社区揭牌成立。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100%,按期办理率100%。全区生产经营性事故较同期下降71.4%。凤翔大园社区“众·智”社会治理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构筑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坚强防线。在推动发展中,苦干实干、奋勇拼搏,书写了琼山转型发展的新篇章。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依然存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二是我区财政税源较少且增长压力较大。三是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四是主城区发展空间不足,产业发展平台缺乏。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措施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琼山区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琼山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开局阶段。
2021年,主要预期目标: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来源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左右,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城镇失业登记率、节能减排降碳和安全生产指标控制在市下达的范围内。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建议2021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稳步推动制度集成创新,狠抓自贸港政策落地见效
1. 稳步推进自贸港建设。围绕“一负三正”四张清单以及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超强谋划一批产业项目。大力推动“两个15%”政策落地实施。力争实现30%加工增值政策在云龙产业园、谭仙农产品加工园落地。借助自贸港政策红利,吸引一批实力较强企业落户,提升龙头企业产业链带动能力。
2.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贯彻《海南省创一流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20—2021年)》《海口市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2020—2025年)》文件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关注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鼓励大胆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有序推进《琼山区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2021年)》落实。持续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体化工作机制。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证照分离、工程项目审批改革、秒批等新型审批服务模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完善与市场主体沟通桥梁,充分发挥企业秘书作用,建立政企互通机制,力争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同比超过100%。
3. 建立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配合开展政府机构改革及大部门制改革,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相近或相似的功能职责,推动职能相近部门合并。深化城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改革和完善基层管理体制,赋予社区更大的基层治理权限,加快社区服务与治理创新,大力提升政府效率和服务水平。改革创新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模式,赋予行业组织更大自主权,发挥其在市场秩序维护、标准制定实施、行业纠纷调处中的重要作用。
4. 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等试点工作,对闲置的资源进行全面整合、统一开发,探索完善宅基地分配、流转抵押、退出、使用、收益、审批、监管等制度方法路径,撬动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深化农垦改革,认真组织垦地合作联席会议,积极探索“一地一策”,推动垦地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升级。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健全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管控统一机制,建立动态维护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增强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能力。
(二)投资、招商、消费协同发力,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向好
1. 多管齐下扩大有效投资。不断调优投资结构,加快推进海发控D01地块(办公商业综合体项目)、红城湖C12—1地块(卓扬丽华雅居商业中心项目)等重大商业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推动红旗水库环湖路(一期)、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红城湖九年一贯制学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一批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开工建设。
2. 千方百计强内需促消费。完善商业网点布局。推动日月广场商圈全方位升级,强化免税消费和跨境电商消费带动作用,打造百亿级商圈。加快富力首府、天街华府等高端商务背街小巷融入CBD商务区整体环境,优化忠介路、文庄路、中山南路特色商业街区消费环境。发挥离岛免税“新政”效用。服务日月广场海控全球精品(海口)免税城等新增主体进驻,完善免税店布局,扩大免税规模,丰富免税商品种类,改进提货方式等,提升离岛免税购物的体验感。用好离岛免税“邮寄送达”“本岛居民返岛提取”等便利化服务措施,加快打造日月广场免税消费集聚区和跨境电商体验街区,着力打造优质品牌聚集、地域特色鲜明、购物体验便利的市内离岛免税店。力争全年免税销售额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120%以上。提高夜间消费供给质量。促进餐饮、娱乐、演艺、文旅、体育、商贸等联动发展,着力推动洗马桥文化旅游街区、桂林社区夜市以及琼山振发花园观光夜市等夜市项目,形成繁荣有序的夜间经济体系。大力培育新兴消费。推动短视频、直播以及社交电商等新零售模式发展,促进新型消费成长。推进健康养老、教育培训托幼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推动以“开放中国、海南先行”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依托日月广场免税城打造国际消费精品展示交易、境外消费回流和国内消费升级的重要国家级展会平台。
3. 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和水平。树立招商理念,强化招商队伍建设,制定招商培训计划,加大力度招大商、招好商,结合琼山重点产业,梳理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央企、新锐企业等潜在目标。紧盯行业动态,借力热点流量,将文化演出、综艺娱乐、游戏电竞、行业展会等大型品牌活动引入琼山。灵活采取“一把手招商”“小分队上门招商”等方式,实现高效务实精准招商。发挥重点企业带动作用,借助头部企业、乡贤商会、商业服务机构等做好“以商招商”工作。加快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支持本地优质企业增资扩产。梳理日月广场免税购物集聚区、国兴大道金融产业集聚区、凤翔国际交流合作集聚区、云龙临空产业集聚区、谭仙现代农业加工集聚区产业功能定位和招商空间载体,滚动发布投资机会清单,培育壮大总部经济、新经济和高端产业,争取完成签意向金额113亿元以上、签实质合同金额47亿元以上、实际投资额18亿元以上、纳税额6.5亿元以上,完成利用外资1.2亿美元以上。
(三)聚焦三大主导产业体系,切实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
1. 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创新“旅游+”业态模式,推进府城琼台历史文化名街、日月广场、明昌塔、省图书馆、省博物馆、五公祠4A级都市旅游圈创建,提质旅游文化产品,升级凤翔湿地公园、椰级乡村旅游点、旅游特色街区。继续推动康养及“三色”旅游文化,构建农文旅融合营销体系,强化农文体融合发展。强化对五公祠、琼台书院、鼓楼、七井八巷十三街等历史遗存保护开发利用,讲好“千年府城”“琼台福地”故事。继续打造汉服文化特色体验区等特色文化体验产品,推出一批特色产品、手工艺品、文创纪念品等旅游衍生产品。全年力争全区接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实现增长15%以上。
2. 加快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依托“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优惠政策,吸引知名企业在琼山设立区域总部,打造大英山总部经济聚集区。积极盘活商业地产,着力培育一批高产值楼宇,不断增强片区活力。积极发展专业服务业,推进大英山打造金融服务业和咨询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创新领域,丰富产品供给。培育壮大通用航空产业,依托甲子通用机场吸引国内外专业的通航企业和有实力的融资租赁公司进驻。
3.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支持云龙产业园发展壮大,夯实云龙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园区三期737.5亩及临空经济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三期66.17亩工作面服务保障工作。助推打造以高端、低碳制造业为主导,生物降解塑料节能环保产品等产业为重点的省级产业园区。发展建设甲子镇循环经济集聚区,实施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回收再利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运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主动承接南繁育种科技成果,全力保障袁隆平、谢华安院士2021年水稻琼北片试点基地等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争取利用自贸港红利政策引进种业企业,打造琼山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展示基地建设。
(四)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1. 加快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35)编制,完成区、镇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和资源配置能力。持续完善交通路网,主动服务三永公路、G360文昌至临高琼山段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椰海大道东线高速立交工程建设,加快推动海榆东线拓展工程、滨江西延长线、南渡江东岸旅游公路前期工作,构建“三横两纵”路网建设,推进快速路网向南部延伸。塑造大城市骨架,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2. 推进城市建设。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加快推进府城街道、滨江新城、凤翔商贸城、国兴大道沿线区域等重点区域综合开发,实施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工程,推进公共服务场馆新建和改扩建,健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打造综合性、多功能的美好生活服务站。谋划三丹片区等新一批城市更新项目,继续推进棚改回迁房建设。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深化城市有机更新,推动南北水果批发市场向外疏解。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发展,实现城市Wi-Fi和5G网络全覆盖,提升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土地收储,千方百计督促和跟踪重点项目落地实施,让宝贵有限的土地资源真正“流动”起来,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大城乡总体规划(修订)宣传和执行力度,强化对城市建筑风貌的规划、管控、修补和保护,充分发挥城市设计对城市特色风貌和建筑景观管理的关键作用,彰显琼山历史文化、山水格局与建筑风貌特色,建设具有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文化古城。推进城市更新,进一步推进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坚持植管并重,抓好小游园小公园建设、水岸廊道绿化和城郊大型生态公园建设,推进中心城区绿化提质增效,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打造宜居城市。加快“智慧琼山”建设,完善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扩大数字化应用覆盖面。
(五)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1. 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抓好农业增产,持续扩大海口火山荔枝、大坡胡椒、琼山福稻、云龙淮山等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5%以上。抓好农业特色品牌,继续做好“荔枝节”“胡椒节”农产品品牌的营销活动。扎实做好云龙萝卜、红旗乳鸽等培育认证保护工作,重点培育10个农业生产主导产业和打造3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加快建设谭仙农产品加工园、大坡胡椒产业园、海垦·红明湘海国际荔博园等农产品加工园建设,深化与阿里巴巴数据农业的战略合作,打造自由贸易港“数字农业农村”样板工程。
2. 加快推动农村发展。聚焦数字农村建设,加快数字乡村项目建设,加速农业产业电商布局,完善“农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政务协同、村务共建平台。稳步提升农村生态宜居空间,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农村“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历史文化名村和特色民居保护利用,持续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垃圾污水处理。
3. 确保农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劳务协作开展农民劳务输出增加工资性收入,盘活农村各类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产业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实施新农民培育、电商&直播创业人才培训计划,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资源资产作价入股、承包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与社会资本合作,探索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逐步将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纳入交易范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好“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已脱贫人口不返贫,加快构建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确保工作不留空当、政策不留空白。
(六)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琼山
1.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以机制创新为水环境治理保驾护航,制定出台《琼山区水环境应急管理机制》。继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严格按照整改要求,确保全面整改到位。继续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两违”各项整治工作,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实现“零新增”。全面落实“河长制”,采用“PPP+EPC+跟踪审计+全程监管”治水模式,强化“无人机+河长APP”巡查,扎实推进城镇内河水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做好“六个严禁,两个推进”工作。开展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严厉打击土壤污染和危险废物管理不规范等行为。指导和督促产废企业规范管理,完善制度与台账。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严查门前三包、违规广告招牌、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占道经营、违规工地、违规车辆。完善垃圾收运处理,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和减量行动。深入实施林区生态修复,强化森林、林地保护管理,通过义务植树和生态修复造林,扩大绿化面积。做好湿地保护,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巡查和宣传工作。
2.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推进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绿色行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持续推进“禁塑”工作,完善垃圾收运处理,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减量行动和资源回收再利用。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目录》要求,对涉及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等项目不予以备案,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持续开展。
3.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实施《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和海口市总体规划,把琼山作为一个大城市、大景区来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构建高效统一的规划管理体系。依托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开发全方位生态智能监控系统、开展水源地生命之源保护行动、多措并举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等为抓手,立足打造全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有序推进响水河、云龙三十六曲溪和铁炉溪等省级湿地公园和凤翔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
(七)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1. 坚决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持续压实主体责任,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防控,进口冷冻品集中监管等,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见效,确保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加快推进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加快推进区疾控中心新建项目及区疾控中心核酸实验室建设,持续健全区级联防联控体系,全面落实组织保障、疫情处置、医疗救治、院感防控等重点任务,确保经费、物资、人员、措施保障到位,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2. 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继续优化学校布局,加快建设白驹学校椰海分校,红城湖九年一贯制学校,琼山四小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3750个。新建椰博、振群两个幼儿园共新增720个学位。加大教育资源引进力度,引进社会办学项目,推动海口德威公学项目开工建设,推进中小学教师“市(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持续发展特殊教育。
3. 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重大疫情防治能力。扎实推进新建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院二期项目、国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完成区疾控中心核酸实验室建设,完成卫生院发热诊室改造工作及购置相关医疗设备,着力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家庭医生制度,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发展远程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深入实施爱国卫生运动,全力推进“健康岛”“长寿岛”建设。
4. 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和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继续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妇女、老人的关爱服务。积极谋划选址建设安居型商品住房及石塔集体建设用地租赁住房建设试点项目,加快上丹集体建设用地租赁住房试点项目建设。
5. 加强粮食、肉菜保供稳价。落实“米袋子”“菜篮子”党政同责制,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巩固1.14万亩常年蔬菜种植,抓好7.7万亩冬季瓜菜种植。加快推动4家生猪养殖基地建成投产,增加生猪出栏量。加强食品安全质量监测。
6. 持续稳定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2535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100人以上。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机制,建立诚信档案。
7.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快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工作,开展城市风险辨识评估。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着力提升防震减灾救灾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