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保护】 森林培育管理和资源综合利用。在保持国有林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科学规划,适度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特色产业。通过国储林、森林抚育、欧投改培等项目,在现有林中套补种植楠木、红豆杉、鹅掌楸等珍贵树种和杜英、木荷、枫香等乡土树种,提高混交树种面积,增加森林多功能生态效益。发展林下产业项目。通过采取“林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引入种养殖企业主体,实现林地增值生效,农户就业增收。全年完成林下中药材(食用菌)种植7400亩,林下养殖共计利用林地1500亩。
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管理。严格按照《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和《生态公益林管护制度》的要求,完成71042.50亩国有天然林(其中4760.51亩国家公益林)有效管护,与23名护林员签订了管护承包合同,落实管护责任,将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纳入考核。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多措并举,积极应对。通过开展松材线虫病春、秋两季普查监测工作,准确摸清病枯死树,对拟是病死树采取发现1株及时采伐1株的除治方式,严防扩散。在林区悬挂诱捕器、释放天敌、设置诱木等措施相结合,大量灭杀传播媒介,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全年共悬挂诱捕器32个,严格按两个月换一次药、15天收一次虫的工作要求,全年未发生一起疑似枯死木样品。
实现森林防火零火情。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提高防火氛围。在林场进山路口悬挂森林防火宣传横幅50余条,让进入林区的人群切实感受到森林防火的高压态势;在主要卡点路口设置防火警示牌,做到处处有字、人人皆知、口口相传。配齐备好相应的森林防火工具,增强森林防火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现火情,确保“打早打小打了”。着重“以水灭火”。在重点林区新建防火蓄水池8个,完成防火线修复30千米,着力增强森林防火安全建设,进一步保护林场森林防火安全。防火关键时期,林场职工在各路口采取死看死守,加大防火宣传、巡查力度。全年林场林区没有发生一起火警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