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重大施政事项】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统筹谋划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印发《定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稳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初步形成《定安县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报告》,完成翰林污水厂等5个项目“多规合一”调整和113个(包含10个农场作业区)村庄编制规划成果。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重点,持续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政务服务“零跑动”。制定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建立营商环境月简报工作机制、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以“4+1”标准创新服务方式、简化流程,提高办事能力。推出“我要开饭店”等15项一件事一次办,“一张审批网”受理办件29789件,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大力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及电子证照发放。推进办税“便利化”改革,推出发票业务“线上申请,线下配送”服务和增量房契税无纸化申报流程,切实满足群众简易办税需求。坚持以整合释放活力,圆满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调整减少事业单位31个,机构压缩15.35%。制定《定安县国资国企改革重组方案》,全面梳理清产核资清单。推进农村农垦改革,选聘配齐居民服务中心人员,实现各居社会管理职能移交。印发《定安县行政执法协作联动机制实施方案》,推进各类行政事项规范整合、有效衔接,执法力量进一步增强。狠抓项目投资,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印发《定安县服务招商项目“一本账”管理机制(试行)》,分类管理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实施项目建设红黄黑挂旗管理机制,对77个县重点项目按照全年投资计划进行节点任务分解,进一步压紧压实项目主体责任,督促项目加快开工、满负荷建设、超计划投资和尽量提前完工,有力推动绿筑科技、莱茵斯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强化监管跟踪服务。严格落实“非禁即入”,洲明科技等12个符合产业政策项目顺利落地。优化市场主体准入流程,实现“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等审批事项集成办理,促进市场主体显著增长,新增市场主体5798户,新增企业1269户,个体工商户451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7家。完成多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落实项目建设周调度月通报机制,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及时破解影响项目推进的供地、融资、审批等问题。科学谋划项目。谋划储备“十四五”期间项目350个,计划总投资895.79亿元,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及社会投资项目等领域。编制年度重点项目投资计划,2022年重点投资项目135个,计划总投资396.2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43亿元。集中签约5批次共30个项目,与30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和投资合作协议。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19亿元,同比增长5.5%。落实粮食安全生产,早稻播种7293.33公顷,超额完成省定目标。“菜篮子”供应充足,冬春瓜菜种植面积11万亩以上;生猪生产全面恢复,出栏19.67万头;牛羊、禽类、渔业供求基本稳定。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8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定安猪原种保护场建成投产,顺利实现省级定安猪保护场挂牌。工业经济持续向好。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0.02亿元,同比增长21%;塔岭园区实现税收9906万元,工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一园两区”基础设施全面开工建设,园区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去僵处闲”“腾笼换鸟”专项行动,优化园区资源配置,促进东方光通等企业转产、乐椰等企业并购,推动“沉量”企业产能不断扩大。规上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引进苏州斯莱克、建科药业、煌上煌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联塑、乐椰、达川、建科等“存量”企业产能大幅度提升。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顺利通过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母瑞山红色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成我省首家4A级红色旅游景区。推出定安幸福跑、第一届琼剧嘉年华系列活动、环南丽湖自行车赛等系列旅游文体活动,开发迎春纳福·点亮定安线上抽奖、定安美食文化地图等创意产品,推出七大精品周末游路线,持续培育旅游热点促进消费。端午美食文化节成功举办,接待游客2.13万人次,带动定安粽子销量3220万个,产值达4.83亿元,同比增长11.03%。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拓宽“海澄文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海口羊山大道至定安母瑞山公路项目完成可研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成立项目路网规划、资源整合及项目策划工作专班;G360文临高速定安段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1亿元,路基工程完成99.8%,桥梁完成99%。制定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实施方案,开设“创文创卫曝光台”,营造创文创卫浓厚氛围。积极打造省级卫生镇村、省级先进单位,获评省级卫生镇4个,省级卫生村32个,省级先进单位22个。持续改善提升住房条件,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2个;加快建设安居型商品住房,推动项目一期、二期开工建设。抓好公路网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农村公路6大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定南线至塔龙线工程、公路安全防护工程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15座危桥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新竹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开展5G、城乡千兆网络能力和5G应用项目建设,推进黄竹等5个乡镇智能电网改造升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防返贫致贫监测和常态化排查管理,落实产业就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创业补贴发放等工作,推行重点人群防贫综合保险投保率达100%,确保无一人返贫或致贫。扎实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完成113个村庄规划。完成龙湖镇桐树村、岭口镇岭腰村等15个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打造乡村民宿、椰级乡村旅游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香草田园共享农庄等8个单位列入省共享农庄项目试点单位。持续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有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大力推行绿色殡葬改革,制定《定安县公益性公墓管理制度》,开展“三沿七区”乱埋乱葬整治和龙福园、金福园公益性公墓环境整治,提升公墓管理水平,促进乡风移风易俗。扎实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制定《定安县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完成“三线一单”成果编制工作,初步建成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持续抓好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省环保百日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四个专项”行动,坚决打击秸秆焚烧、土法熏烤槟榔等行为。加强水环境治理,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启动巡崖河流域污染源溯源调查和潭榄溪排水口应急处理,加强城镇内河湖水质监管监测。加快推进城乡污水治理,完成62个行政村347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新竹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形象进度达55.8%。处置新增乱占耕地建房违法图斑38宗,完成“两违”四定双签图斑整改28宗。普及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约为71%,新建充电桩210个。全面禁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城南中学、富文镇深水村等垃圾分类开始试点运营。聚焦改善民生福祉,持续增强群众幸福感。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常态化工作机制,实施一批社会急需、群众急盼的好事、实事,扎实办好14件省县为民办实事事项,已成功兑现推广20所学校安装AED自动除颤仪、平和思源等4个学校学生宿舍维修改造、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与诊治等事项,进一步提高群众获得感。社会事业不断加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5112人。出台《定安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持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仙沟幼儿园、黄竹第二幼儿园等5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学位1000个;翰林镇沐塘寄宿制小学改扩建工程教学楼已完工,教师周转宿舍完成主体验收;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好校长、好教师”竞聘工作,招聘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137名、特岗教师45名,进一步增强师资队伍力量;常态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累计58.431万剂,有效构筑群体免疫屏障;全力推进“7+3”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项目,逐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室外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医联体医院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不断完善;社会养老及基本医疗参保率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社会兜底救助有序推进,高龄老人等群体社会福利保障足额按时发放到位;推行见习补贴等援企政策,激发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举办“春风行动”等12场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1.1万个,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印发《定安县2021年平价蔬菜保供惠民行动专班工作方案》,设立“菜篮子”平价摊位、“菜篮子”超市平价专区,加大市场调控力度,全力做好保价稳供;加大“八五”普法力度,多形式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防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共调处纠纷470件,调处成功率达99.6%,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新一轮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三年大会战,严厉打击“黄赌毒”“食药环”、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有序推进春节、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重大节假日、节点警卫安保工作和安全生产检查督导工作,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未出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全县社会形势平稳向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全面加强法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103件人大代表建议、87件政协委员提案已全部完成答复。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推广海南智慧村居法律服务平台,聘请招商引资律师服务团,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引进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机,切实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完成10个镇远程视频会见平台建设,助推司法行政惠民服务工作多元化发展。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作风整顿建设年活动和“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走深走实,干部队伍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提升。始终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财政投入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等平台及时公开发布各项政务信息和重大政策,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群众监督,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各类行政事项实现高效衔接,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持续下放,“无差别受理”服务进一步精简审批,提高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