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6日在定安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定安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冯云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定安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本届政府过去五年的工作,对今后五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定安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卓有成效的五年。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十五届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奋力追赶,顺利推进“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过去五年,令人骄傲的是,我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作砥砺奋进的动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县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21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6.21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33.02亿元,年均增长4.9%,连续3年突破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28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2.24亿元,年均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66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9.13亿元,年均增长6.8%;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28元,比2016年增加了8453元,年均增长8.3%,全县人民迈上了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过去五年,振奋人心的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前瞻谋划和大力支持下,定安成功纳入“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海口羊山大道至定安母瑞山公路、“海澄文定”城际铁路、中线高铁、母瑞山干部学院(筹)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列入省“十四五”规划,定安迎来了乘势而上的重大发展机遇,开启了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过去五年,鼓舞干劲的是,全县上下勠力同心,尽锐出战,决战脱贫攻坚。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7亿元,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突出问题,实现所有贫困村整村出列,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退出,脱贫攻坚赢得了决定性胜利。
——过去五年,感人肺腑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我们广大医务人员、公安民警逆行迎战,党员干部冲锋一线,35万定安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坚决遏制疫情传播,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成功夺取了抗击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过去五年,欣慰可喜的是,我们始终牢固树立并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自贸港生态文明建设,全县“十三五”碳排放目标任务超额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达90%以上,排名全省第二。
回顾过去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绩:
(一)坚持靶向发力、矢志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更趋优化
热带高效农业稳中提质。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303.83亿元,年均增长3.7%。稳定粮食安全生产和菜篮子供应,粮食种植面积31万亩以上,冬季瓜菜种植面积11万亩以上,畜牧业产值稳居中部市县第一。做大做强定安富硒大米、黑猪肉粽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壮大达川、新台胜等一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建成省部级热作标准化示范园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个、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2020年顺利承办全省“扩种养、促务工、增收入”现场会,“一抗三保”创新举措获得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壮大。围绕“一园两区”产业发展定位,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工业企业,现有规上企业22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从无到有快速崛起。联塑二期、乐椰二期、润丰和绿筑等项目进展顺利,一大批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工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4.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87亿元,年均增长6.2%;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16年的15.8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9.5亿元,年均增长13.3%,工业经济呈现逐年向好发展态势。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顺利通过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母瑞山红色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成我省首家4A级红色旅游景区,文笔峰获批国家级服务业试点项目,香草田园、仙沟牛?文旅城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落地开工。加快全域旅游创建步伐,宣传推介“红、古、绿”三色精品旅游线路,大力打造“百里百村”乡村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业态多元化发展。预计全县旅游接待人数、接待过夜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7.4%、5.8%、20.8%。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扎实推进房地产去库存,房屋销售面积133.02万平方米,销售额88.86亿元。美食经济焕发新活力,连续12年举办端午美食文化节,2021年带动全县粽子产值突破4.83亿元。金融业发展态势良好,存款余额年均增速8.3%,贷款余额年均增速11.3%。
(二)坚持巩固基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成果更加丰硕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实行县领导牵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制度,建立项目红黄黑挂旗管理机制,集中力量攻坚解决项目建设问题,进一步盘活沉量、做强存量、精选增量,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点项目232个,计划投资548亿元,完成投资111亿元。开工建设33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投资完成率达95%。招商引资持续发力,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北京、湖北、浙江等多地开展招商活动,累计举办集中签约活动11批次,签约项目49个,意向投资额172亿元,实现签约落地率53%,项目开工率40%。谋划储备“十四五”规划项目350个,计划总投资896亿元,涵盖产业发展、“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项目数量、投资规模、科技含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有力夯实经济发展后劲。
(三)坚持创新驱动、多点突破,改革开放迸发更强活力
强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多规合一”改革顺利实施,科学合理配置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圆满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和两轮事业单位调整优化。国资国企改革初显成效,成功组建定安县公共事业有限公司等4家国有平台公司。农村综合改革亮点频现,超额完成无争议土地确权发证任务,首宗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交易成功。财政管理体制稳步推进,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支付动态监控、公务卡改革等监督机制,提高财政管理透明度。执法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成立全省首支无人机巡查执法大队,完成执法队伍整合及人员转隶,梳理划转执法事项3417项,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县级公立医院药占比控制在国家标准内,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大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三十条、优化营商环境考核暂行办法等配套文件,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建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大力攻克难点堵点问题,全县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9年度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评价位列全省第二。“放管服”改革取得扎实成效,落实“一枚印章管审批”、政务服务“零跑动”改革,推行“无差别受理”“就近办、网上办、马上办”,行政许可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压缩率达52%,35项政务服务事项赋权乡镇,进一步精简审批、提高时效。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拓展深化,推行“证照分离”全覆盖,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政策,市场主体增加到2.8万户,较2016年底增长68%。
(四)坚持统筹融合、协同推进,城乡面貌改观更加明显
加快中心城区内涵发展。定海大桥和南丽湖环湖旅游公路建成通车,文临高速定安段开工建设。建成兴安公园和潭榄溪带状公园,完成沿江公园和10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动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创建卫生村和卫生先进单位128个。百镇千村建设步伐加快。建成新竹、翰林2个特色小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椰级乡村旅游点6个,省级“星级”美丽乡村41个,共享农庄试点项目8个。五网建设全面提速。深入实施农村公路六大工程,实现934个自然村通硬化路,所有建制村通客车。红岭灌区主干渠成功通水,黄竹水厂、塔岭水厂管网延伸工程投入使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新建、扩建变电站6座,建成高低压供电线路1268千米,电力供应与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市政、农村燃气管道铺设22.62千米,农村燃气使用率达97.83%。建设5G基站189个,城镇小区和行政村光纤宽带网络覆盖率达100%。
(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底色更加靓丽
强化生态环保顶层设计,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细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全县发展和保护格局进一步优化。以动真碰硬的态度坚决抓好问题整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销号任务及第二轮整改到期任务全部完成。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重拳开展生态环保“四个专项”行动,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PM2.5控制在年度任务目标范围内。水环境治理成效初显,城镇内河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成功入选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完成塔岭工业园区片区、定城镇新一轮污水截流并网工程等项目建设,新竹、翰林2个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启动通水试运行。扎实推进土地管理和土壤污染治理,分类处置“两违”图斑1.8万宗,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6.3万亩,利用率达到90%。全面推行“禁塑”和生活垃圾分类,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显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55.8%,农村户厕改造20837户,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村10个。2019年全省农村厕所改造现场观摩会在我县召开,富文镇九所村粪污资源利用模式获全省推广。森林资源保护成效明显,造林绿化4.3万亩。黄竹镇白塘村、龙河镇水竹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
(六)坚持共建共享、善作善成,民生事业取得更大进步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健全保价稳供长效机制,加大“15+N”种基本蔬菜调控力度,保持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平稳。城镇新增就业8288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8547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和低保、特困供养制度逐步完善,实现应保尽保。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482套,住房保障更加有力。运行敬老院9家,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家,养老服务日趋完善。社会事业长足进步。成功兑现建设新生儿救治中心等81件为民办实事事项。新建校舍7.79万平方米、中小学游泳池15个,招聘、引进教师475名,学前教育“两个比例”达到省定目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完成“一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任务,新增高中1所、省级规范化学校3所,定安中学获评省一级甲等学校,首所特殊教育学校成功开办,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县人民医院与省人民医院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县中医院综合门诊楼、县妇幼保健院综合门诊楼、县疾控中心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启动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7+3”项目建设,完成4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项目,县域医共体建设覆盖率100%,获评2018年国家妇幼健康优秀示范县。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田洋公园文化综合展览馆投入使用,实现各镇文化站、行政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全覆盖。县琼剧团连续4年代表海南省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曲艺会演。定城镇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龙湖镇高林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社会治理有效提升。反走私风险防控体系和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入常态化,打掉涉黑涉恶团伙11个,破案168宗。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76宗。2016—2019年禁毒三年大会战提前超额完成所有指标任务。社区矫正工作成效显著,建成全省最大安置帮教基地。龙湖镇安仁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信访工作连续8年实现重大活动期间进京越级上访和非访“双零”目标,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七)坚持依法行政、改进作风,政府履职尽责更加有为
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夯实政府系统管党治党责任,不折不扣推动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在定安落地生根。深入开展政府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省委、省政府二十条规定和县委二十三条规定精神,大力推行首问负责制等四项基本办事制度,驰而不息改进作风,政府自身建设明显增强。坚持依法行政,顺利通过“七五”普法总结验收,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答复人大代表建议493件和政协委员提案412件,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坚持过紧日子,大力压缩“三公”经费。推行政务公开事项、“12345”热线办件、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主动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心关切。
五年来,我们全力支持国防动员、军地土地置换整合、双拥优抚、人民防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民族宗教事务、外事侨务、科协、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的进步,统计、审计、税务、金融、信访、邮政、通信、气象、地震、供销、史志、档案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成就,成之惟艰、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县委科学决策、强力推动的结果,是历届政府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结果,是人大、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同心同德、顽强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情关心、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定安县人民政府,向为定安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省驻县单位、驻县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定安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安不忘危,兴不忘忧。过去五年发展成就令人鼓舞,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国内外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小,有效投资和项目支撑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明显;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协调;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社会民生事业相对滞后;营商环境仍需优化,体制机制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干部作风有待改进,能力素质仍需进一步加强等。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是定安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赶超跨越的重要窗口期。我们不仅要看到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县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没有变,更要看到,国内省内环境整体形势对我县发展总体利好,机遇大于挑战。纵观全国,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向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转变,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环顾省内,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一系列利好政策叠加放大,以及“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带动区域协同共进,未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审视自身,经过多年打基础增后劲,我县经济硬实力、发展软实力、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支撑发展的利好要素不断聚集。我们要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发扬特区精神、椰树精神和母瑞山革命精神,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以“争一流、创一流”的精气神,乘势而上、追赶跨越,推动定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不懈奋斗。
按照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战略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县委工作要求,围绕“一城两山一湖一泉”特色核心资源,实施“北融东联、突出三区、做强中轴”发展战略,构建定安“三区一轴多 点”的城乡联动发展格局,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坚决扛起做大做强“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的定安担当,奋力建设开放包容、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美好新定安。
今后五年的发展主要目标是:实现全县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8%。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率位居全省领先水平,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着重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深化改革创新
未来五年,我们将坚持制度集成创新,用好用活自贸港政策红利,保持更加开放开明的姿态,以改革破壁垒,以开放添活力,充分解放生产力,激发创造力,构建活力迸发的改革创新体系。统筹推进政府机构、国资国企、农村农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注重引进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物流、商贸等高端发展要素,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评价反馈机制,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全面推行“极简审批”,实行市场主体承诺即入制和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深化政务服务“零跑动”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健全沟通联系企业常态化机制,构建“亲”“清”政商环境。科学精准招商引资,聚焦园区重点产业平台,紧扣支柱优势产业补链建链招商,着力引进各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持续扩大投资增量、激活收益变量,让定安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二)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未来五年,我们将围绕打造“一区两地”目标,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在调优结构、彰显特色上定向突破,加快构建特色鲜明、集聚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深挖塔岭工业园“一园两区”发展潜力,优化高端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绿色建材等产业布局,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加快形成区域新兴产业协同聚集地。大力提升园区能级,强化园区顶层规划设计,推动“管委会+平台公司”管理体制完善,逐步向市场化转变,争创省级园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突出特色优势,推动北部“定城片区”、中部“文笔峰—南丽湖片区”、南部“母瑞山—百里百村片区”协同发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质升级景区景点,打造文化体验游、体育运动游、乡村度假游、红色研学游、健康养生游等多条旅游精品线路,逐步完善旅游品牌内涵和旅游产品供给,健全“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打响“美食之城”城市名片,引领带动消费市场活力。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精细化管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海南都市农业发展区。加快农业产业升级,做强做优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农林牧渔结合、农旅融合等多元化产业融合模式,做精做深农产品加工,开发打造“富硒”系列品牌群,推动特色农产品开拓市场、做强品牌,提升农业“接二连三”水平。
(三)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未来五年,我们将立足海南自贸港“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在“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中充分发挥定安优势,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让区域发展动力更加强劲,让经济循环更加畅通。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格局,立足区位优势,以基础设施“一体化”融合发展和提质升级为主题,优化统筹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推进“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区域互联互通、对外交通高效衔接和有机融合,支持开通经济圈城际班线、专线,推动区域交通骨架网同城化发展,打造“45分钟通勤圈”。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强化规划对接引领,高质量编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等三条控制线,构建功能明晰、优势互补、高效利用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注重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和低效土地,切实满足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用地需求。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序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和安居型商品房建设,完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便民服务公共基础配套设施,推动城市核心区提质升级,创建国家卫生县和省级文明城市。
(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未来五年,我们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五个振 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抓实防返贫动态监测,积极构建解决相对贫困帮扶机制,实现超常规举措向常态化帮扶转变,夯实脱贫基础,坚决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保护自然田园乡村风貌。引导镇村特色化发展,以定海大桥至母瑞山公路沿线为重点区域,集聚优势资源重点投入,全力推动一批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串点、连线、成片,形成跨村镇区域美丽乡村示范带。大力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抓好“三清两改一建”专项整治,加强乡村治理,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未来五年,我们将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拓展“两山”转化通道,努力让定安的生态环境更靓丽、更美好。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推动“一城两山一湖一泉”生态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优势,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凝结定安“两山”转化实践经验。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落细落实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系统保护,以更高标准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改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成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项目,抓好城乡污水治理,实现建制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全覆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强化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抓好全面禁塑、垃圾分类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未来五年,我们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财政支出更多倾向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服务,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健全完善城乡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养老服务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各类教育均衡健康发展,确保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省定目标。全面建设健康定安,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套设施,促进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完善“三馆一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优秀本土文化保护传承,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坚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强化依法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落实好自贸港财税政策风险防控,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防震减灾、消防救援等各项工作,织密织牢社会安全保护网,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定安、法治定安。
三、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县政府全面履职的第一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县党代会部署,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全面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力争取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0.5%。
围绕以上目标任务,着力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深化改革,坚定不移闯新路、破险阻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落实“多规合一”改革,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塔岭工业园区规划修编。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整合重组县属国有企业,推动4家国有平台公司高效运行。深化农村农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推动垦地融合发展。稳步实施“三医联动”改革,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促进公共服务质量整体提升。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自贸港各项政策措施在定安快速落地,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年度行动计划。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四减”工作,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一业一证”改革试点,精简审批流程。继续深化政务服务“零跑动”改革,推动事项可办率达到65%以上。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行“政保贷”“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着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困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扣特色优势产业补链建链延链招商,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引进落地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打造高端食品加工和绿色建材产业集群。严格规范项目投资管理,完善项目跟踪协调服务常态化机制,做好项目用地、建设资金等要素安排和发展需求的精准匹配,营造良好亲商氛围。
(二)聚焦产业发展,久久为功夯基础、调结构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升级。对标省级园区标准,加快推进塔岭工业园市政道路和新竹基地路网建设,完善相应配套基础设施,大力提升园区承载力和集聚力。出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招引培育2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能力。聚焦高端食品加工、绿色建材、先进制造等产业布局,支持乐椰、润丰、联塑等高效优质项目做精产品、做长链条,持续扩产提能;推动绿筑、莱茵斯、正大物流等项目尽快投产,洲明科技、炬辉照明、建科药业等项目实质性动工,蜜雪冰城、加多宝、筑友、煌上煌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推动现代服务业多元化发展。加快全域旅游步伐,大力提升文笔峰、香草田园、南丽湖等景区景点“颜值”,新增3个椰级乡村旅游点。深耕母瑞山、百里百村等旅游品牌,加快构建“一路八区十八 村”旅游产品体系,丰富旅游品牌内涵。推动旅游与多产业深入融合发展,升级“吃住行游购娱”深度服务配套,不断丰富主题酒店、乡村民宿等住宿产品供给,加快推进仙沟牛?文旅城等文旅产业综合体项目,办好端午美食文化节、美食购物嘉年华等各类节庆活动,持续放大“美食之城”品牌带动效应,激发“美食+”关联产业活力。
推动热带高效农业多点开花。压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7500亩,水稻种植面积达26.5万亩。大力培育优质种质资源,加快五指山猪国家级原种基地、畜禽种业产业园建设。持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打造富硒农产品生产园区和黄竹、龙门热带水果基地,推动莲雾、圣女果等传统水果品种迭代更新,扶持畜禽规模化养殖,稳定生猪生产供应。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实施“三品一标”认证,加速释放定安黑猪、定安鹅、定安粽子等品牌效应和加工潜力,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
(三)聚焦城乡发展,多管齐下促协调、优品质
加强区域互联互通。立足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市县合作,推动区域交通骨架网同城化发展,对接服务好海口羊山大道至定安母瑞山公路等省级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服务保障文临高速尽快通车,推动仙沟互通和南丽湖互通项目改造,开通美兰机场至定城客运班线,加快完善“五纵一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推动“海澄文定”一体化纵深拓展。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启动新一周期(2022—2024年)国家卫生县创建工作,推动翰林、龙湖、富文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加大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力度。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3个棚改项目,改造6个老旧小区,建设600套以上安居型商品住房,实施龙门等3个镇周转房项目。加强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实施城市绿化亮化和景观提升工程,打造更多精品公园街区。
提质升级“五网”基础设施。启动定海大桥至环城北路沿江公路和县道X230新富线升级改造工程;加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力度,大力打造美好农村路,推进乡村道新改扩建和危桥、漫水桥改造。持续推进新竹供水工程和黄竹水厂延伸工程。推进管道燃气建设,开工建设新竹工业园气化站,完成1000户农村“气代柴薪”目标任务。大力推进智能电网示范项目,提升供电可靠性。加快5G网络建设,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
(四)聚焦乡村振兴,统筹兼顾抓衔接、促提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动现行帮扶政策举措、资金支持力度、帮扶工作力量与乡村振兴政策梯次衔接,坚决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因地制宜发展脱贫产业项目,稳定脱贫人口就业,确保农民持久受益,脱贫群众生活更有希望、日子更有盼头。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120个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加快12个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严格农房报规报建审批,大力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收运、户厕防渗漏改造及粪污资源化利用,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推行绿色殡葬,启动龙湖公益性公墓建设,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积极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实施农民收入跃升行动,加大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力度,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激活农村发展活力。扶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完善电商中心公共服务体系,打造20家乡村振兴主体服务站,持续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深化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支持龙头企业和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发展,实现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清零。
(五)聚焦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护生态、优环境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坚守生态环保底线,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立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机制,确保城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以上。落实河湖长制,抓好不稳定达标河流全流域综合整治,确保地表水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加强土壤综合治理和安全利用,严厉整治“两违”,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1%以上。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打响“六水共治”治水攻坚战,以治污水为主战场,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工程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启动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项目、南渡江流域生态功能整治及绿色发展EOD模式试点项目,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建立完善污染防治长效管护机制,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四个专项”行动,持续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深化国土绿化和森林质量提升行动,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6%以上。
拓展“两山”转化通道。探索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总结定安“两山”转化经验,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统筹推进“双碳”工作,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确保节能减排降碳控制在省定目标内。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新能源汽车,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启动定城镇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废旧资源回收体系。
(六)聚焦民生保障,倾情尽力办实事、增福祉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认真办好办实今年省县为民办实事事项。
强化保价稳供。健全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机制,压实“菜篮子”责任制,做好产供销对接,提升收储调运能力,完善菜篮子供应保障体系,确保“15+N”种基本蔬菜价格平稳可控。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积极稳定和扩大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多渠道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00人以上。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落实城乡低保特困、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孤儿和残疾人补助等社会救助政策。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新建公立幼儿园4所,改扩建中小学7所,开工建设特殊教育学校二期项目,持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配齐配强各学段师资,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发展。提质发展卫生事业,制定卫生健康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7+3”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县域综合诊疗水平。积极发展文体事业,推进足球训练基地、“三馆一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打造环湖自行车赛、幸福跑等体育赛事品牌,扎实开展琼剧嘉年华、送戏送影下乡等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娱生活。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大力推进疫苗接种,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扎实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新一轮禁毒大会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开展新一轮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三年大会战。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推进基层社会依法治理。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始终把政府自身建设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加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久久为功建机制、抓落实、改作风,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强化政治引领。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始终向着正确方向推进。
严格依法行政。忠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发展、解决问题,高质量建设法治政府。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舆论监督,依法推行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提升行政效能。持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大力精文简会,规范督查考核,落实基层减负各项举措,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精力抓落实。加快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一网通办”和“一网协同”全面融合,进一步强化信息共享,推动流程再造,优化服务体验,努力构建高效规范的政府运行体系。
坚守人民情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把群众关心的小事当成政府履职的大事,把人民群众的期盼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多做一些保民生、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加强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公共资源、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监管,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强化审计结果运用,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加强预算管理,对各类结余沉淀资金应收尽收,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实干托起梦想,奋斗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扬“争一流、创一流”的精气神,砥砺奋进、阔步前行,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定安精彩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 一抗三保:即抗疫情、保畅销、保生产、保增收工作。
[2] 一园两区:“一园”即定安塔岭工业园,“两区”即塔岭工业园片区和新竹绿色建筑产业基地片区。
[3] 盘活沉量、做强存量、精选增量:盘活沉量,指唤醒县域内沉睡的企业和土地;做强存量,指扶持有市场、有潜力的现有企业做大做强;精选增量,指对新引进项目重视提升质量。
[4] 一支队伍管执法:全面整合全县各部门的执法队伍人员力量,组建统一的跨领域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依法行使行政处罚权以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权、行政强制权等执法职能,包括投诉举报的受理和行政处罚案件立案、调查、处罚等。
[5] 一枚印章管审批:通过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一个机构管审批、一枚印章发证照、一个大厅办成事,有利于提升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快捷服务。
[6] 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保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7] 生态环保“四个专项”行动:打击土法熏烤槟榔、秸秆露天焚烧,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河湖“清四乱”4项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
[8] 学前教育“两个比例”:公办园就读幼儿比例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到80%。
[9] 一县两校一园:每个市县通过引进办学、合作办学等方式,至少办好省级水平优质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各1所。
[10] 紧密型医联体:指由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之间,通过纵向或横向医疗资源所形成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
[11] 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7+3”项目:指发热门诊、可转换病区、可转换ICU、生物安全实验室、传染病检测、医疗废弃物处理、急诊急救等7大能力,以及应急物资保障、应急医疗资源预案保障、重大疫情救治保障等3大保障能力。
[12] 四项基本办事制度: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事后总结制和要事专报制。
[13] 一城两山一湖一泉:“一城”指定安故城,“两山”指文笔峰、母瑞山,“一湖”指南丽湖,“一泉”指冷泉。
[14] 北融东联、突出三区、做强中轴:北融东联,即向北融入“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与东部市县联动组团。突出三区,即做优做大北部“定城片区”,做美做强中部“文笔峰—南丽湖片区”,做精做深南部“母瑞山—百里百村片区”。做强中轴,即规划建设海口羊山大道至定安母瑞山快速干道,推动与海口交通同城,加强与琼海市、屯昌县等市县的交通联系,打通定安“中轴线”,串联“三区”。进一步推进县道、乡道和村庄道路等交通“最后一公里”改造工程,贯通“主动脉”与“毛细血管”,带动定安交通全面升级,沿“中轴线”谋划项目,加速经济和产业发展。
[15] 三区一轴多点:“三区”指北部“定城片区”、中部“文笔峰—南丽湖片区”、南部“母瑞山—百里百村片区”。“一轴”指经海口羊山大道至定海大桥至定安母瑞山公路。“多点”指几个特色镇和一批特色村。
[16] 一区两地:海南都市农业发展区、海南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区域新兴产业协同集聚地。
[17] 农业“接二连三”: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农产品加工业前延后伸,让农民不仅得到种养业本身的经济效益,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效益。
[18] 三区一中心:“三区”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一中心”即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19] 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20] 三清两改一建: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农村生活污水、清理畜禽粪污及农业生产废弃物,改造农村厕所、改造村庄道路,建立长效机制。
[21] 三馆一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全民健身中心。
[22] “三医联动”改革: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
[23] 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4] 一路八区十八村:争取完成海南第一条乡村旅游主题公路和白水塘湖畔度假区、龙门天然稻场景观农业园、龙州河自然生态教育基地、火山冷泉产业旅游区、白石岭五行乡村社区、翰岭国家农业公园、小日月潭度假区及大总岭自然运动度假区等八大旅游区的打造,并联动打造皇坡、章塘、火星等18个特色村。
[25] 四好农村路:一是“建好”:实施农村公路六大工程(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窄路面拓宽工程、县道改造工程、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农村公路桥梁建设及危桥改造工程、旅游资源路工程);二是“管好”:改革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三是“护好”: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常态化、专业化、市场化;四是“运营好”:完善农村道路运输服务网络和运营管理机制。
[26] 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
[27] 六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优海水。
[28] 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