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委五届八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20年12月17日,根据录音整理)
中共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 莫恭明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部署,听取区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关于制定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收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体现时代新变化,符合实践新要求,反映人民新期待,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11月26日至27日,市委召开五届九次全会,对“十四五”时期全市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整体部署,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今后重庆五年和未来一个时期发展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上来,全面落实市委工作部署,奋力谱写万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下面,我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和推动“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讲四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全区“十四五”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砥砺奋进,各项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最具战略指引意义的是,总书记两次亲临重庆视察并对重庆提出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对标对表抓落实,沉心静气谋发展,全面推动总书记殷殷嘱托在万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现在,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已经成为全区各项工作的总遵循,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强音。
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市委着力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为万州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我们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区域合作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未来发展强劲势能不断积蓄。
最具历史性意义的是,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功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4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3.5万户、10.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画上句号。
最具根本性意义的是,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明显。我们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市委部署要求,谋定形成并大力实践“一心六型”两化路径,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逆境中保持定力、坚定前行,扎实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有力地稳住了经济基本面,培育了新的增长点,实现实实在在的增长、实实在在的发展。
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是,“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区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治理效能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政治生态持续向好,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万州发展非常关键、至关重要的五年。谋划和推动全区“十四五”发展,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扎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及市委部署要求落地落实。这里,要理解把握好三个重大问题。
第一,要准确认识新发展阶段。总书记指出,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要吃透把准新发展阶段的深刻内涵,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机遇挑战。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当前,万州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随着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深入推进,全区发展迎来了更为有利的条件。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等将加力提速,一批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改革将加快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随着我区铁公水空综合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城市能级不断提升、生态产业体系发展壮大,万州的影响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将大幅增强,高质量发展巨大潜能将充分释放。同时,全区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产业规模偏小,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足,城市能级不够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仍然繁重,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民生保障还有不少短板,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我们要全面辩证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力前行。
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本质要求。新发展阶段的本质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当前,我区与全国、全市一样,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我们要坚持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摆脱“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的思维定势,保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决不能再回到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粗放式发展路子上去,更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增长。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保促稳、以稳求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善于运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办法,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为未来发展赢得主动。
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重要特征,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其中,“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是要解决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就是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在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基础上,把握好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落实到各项决策和实际工作中去,确保全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要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总书记强调,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新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实现发展的问题,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只要不折不扣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能行稳致远。进入新发展阶段,更需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与时俱进提升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要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落实科技自立自强要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要让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
要让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快形成绿色空间格局、绿色产业结构、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要让开放成为必由之路。积极主动服务国家、全市开放大局,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要让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今年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要深刻认识到,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就地方而言,我们要准确把握党中央的战略构想,发挥比较优势,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努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要增加高质量供给。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指向的是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万州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人文底蕴厚重,“六型”产业提速提质发展,有利于我们更好适配日益升级的国内需求。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重点瞄准川渝地区1亿人口市场需求,增加特色产品和优质服务的有效供给,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创造和引领新的需求。
要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任务。万州处在京昆高铁通道、包海高铁通道、沿江高铁通道的交汇点,拥有长江黄金水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出海出境大通道,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要重点对接成都、川东、川北以及兰州、西安等地区,不断扩大通道、增加通量、提升效率,更好献力国内国际双循环。
要促进区域经济循环。区域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面。万州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加强与成都、达州等地的深层次合作,深化与两江新区的多领域协同,强化与开州、云阳等周边区域的高水平联动,积极推动消除区域间市场和政策壁垒,有力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
二、牢牢把握全区“十四五”发展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担当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支撑,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战略牵引力、政策推动力和发展支撑力前所未有,是重庆发展的重大利好,为万州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中央对万州发展十分关心,寄予期许。《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支持万州建设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支持万州、达州、开州共建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支持万州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支持万州及渝东北地区探索三峡绿色发展新模式,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城镇化地区集聚,走出整体保护与局部开发平衡互促新路径,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
市委对万州发展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着力提升万州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支持万州建设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共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推动“万开云”板块发展。市委五届九次全会讨论的《关于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多次提及万州的重大项目、重大事项。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工作座谈会专门就“充分发挥万州区域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作出系统部署,强调要大力提升万州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能级,优化万开云三城同城化空间布局。市委主要领导同志今年两次来万调研,充分肯定万州工作,鲜明指出市级层面要大力支持万州各项工作,要求我们抓好“生态篇”“流通篇”“城市篇”“产业篇”四个篇章,在生态优先上当示范,在绿色发展上当标杆。
这一系列重大部署要求,充分彰显了万州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全市的重要地位,指明了万州奋勇前进的目标方向,赋予了万州新的历史重任。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万州发展最大的使命所在、最大的机遇所在、最大的动能所在。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战略站位,深化认识、凝聚共识,以更强烈的担当、更主动的作为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一区一枢纽两中心”,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实现万州跨越式大发展。
第一,加快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长江过境流程80.4千米,库体水面100平方千米,直接维系全国35%水资源涵养和长江中下游3亿多人饮水安全。保护好这一库长江水,是万州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是万州人民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最大贡献。近几年来,我们高举生态旗帜、擦亮绿色本底,以保护长江母亲河、提升全域水质为中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我们要一以贯之学好用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两化路”,始终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坚持对生态有利的事多干,对生态不利的事不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走在前列、作好示范。
第二,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万州处于全国版图几何“中心点”,是西入巴蜀、东出荆楚的必经之地,历为渝东、川东、鄂西、黔北、陕南、湘西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流通”一直是万州的强项和优势。特别是随着郑万高铁、渝西高铁、渝万高铁、成达万高铁建设加快推进,新田港及其集疏运中心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航空口岸开放加快落地,“十四五”时期万州交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彰显。我们要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开放口岸等通道优势,更好统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铁公水空四种方式、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种要素,构建大交通、建设大平台、发展大物流,加快完善枢纽功能,构建川渝东出、甘陕南下的大通道,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更好融入全国流通大格局。
第三,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功能。万州地理位置、人口规模、产业发展、开放功能等优势明显,历史上就是川东北、渝东北的重要中心。近年来,我们加快城市空间拓展、品质提升、功能完善,城镇化率达67.5%,居渝东北首位,城镇常住人口年均增长近3万,其中区外占比达三分之一,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力、集聚力明显增强。“十四五”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所带来的空间布局调整优化效应将进一步释放,城乡融合发展将加速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是加快集聚人口、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窗口期”。我们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全面增强承载和服务功能,打造三峡库区科技创新高地、区域教育高地、三峡文化高地、区域卫生健康高地、渝东北公共服务高地、渝东北改革试验高地,加快建设“双两百”大城市。要坚持一体化规划、组团式发展、协同性建设,联动达州、开州、云阳相向发展,更好推动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发展。
第四,加快建设三峡库区经济中心。万州因“万商云集”而闻名,1902年对外开埠,1917年设立海关,抗日战争时期商业金融鼎盛发展,改革开放后建立起30个行业大类的工业体系,近代以来一直是区域性经济中心。近几年,我们大力培育发展“六型”产业,绿色照明、智能装备、食品医药、汽车、新材料五大工业产业加速提档升级,经果林、生态猪“双百亿”工程深入实施,“畅游三峡·万州出发”成为三峡旅游新趋势,为“十四五”时期万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势能。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持之以恒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壮大“六型”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拓展生态链,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生态产业集群,不断增强影响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成为全市的工业强区、农业强区、现代服务业强区,打造带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三、找准抓好全区“十四五”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
推动全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实际、把握关键,抓紧抓实具有牵动性、创新性、突破性的任务抓手。这里,重点强调七个方面。
第一,要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实现大作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发展“六型”产业,持续做强长板、补齐短板,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要做大智能循环型工业。工业是立区之本、强区之基。必须始终把工业摆在产业发展的突出位置,举全区之力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力争“十四五”时期再造一个万州工业。要采取更大力度、更为精准的措施支持工业发展,充分发挥好万州经开区工业主战场作用,做强五大重点工业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和多个百亿级骨干企业。
要做优山地高效型农业。万州农业基础较好,体量和增速位居全市前列,要争当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巩固提升农业大区地位。要持续推进经果林、生态猪“双百亿”工程,构建种植、养殖产业全链条,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积极发展现代有机农业园,提升单位土地产出效益。要做响三峡农业品牌,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要做强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愈发凸显,但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需要在提质增效上做足文章。要优化集散融合型文化旅游业,打好三峡旅游牌,完善三峡邮轮母港等基础设施,建成大三峡旅游集散中心和重要目的地。要壮大绿色智慧型物流业,推动交通和物流深度融合,积极发展临港、临空、高铁等枢纽经济,加快建设新田港临港产业区、新材料产业园,建成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要培育休闲养生型大健康产业,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大健康产业体系。要提升功能共享型金融业,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完善“三峡系”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要提档升级五大商圈,提升假日消费、会展经济、夜间经济,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围绕特色美食等塑造消费品牌,营造高品质消费空间。
第二,要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大作为。“十四五”时期,全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压力较大,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要强化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从量变走向质变,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
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围绕长江及主要次级河流等水系建设生态廊道,依托铁峰山、七曜山、方斗山等山系建设生态绿肺,加力推进全域国土绿化,加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化生物治理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消落区综合治理,做好三峡后续工作,严格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措施,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深入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关心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接续开展整治污水偷排直排乱排等专项行动,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严防严控交通、工业、扬尘和生活污染,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共同守护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要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扎实开展绿色发展试验示范,减少生态脆弱地区土地开发强度、低效过度投入、生态环境负荷,推动适宜发展地区土地集约使用、产业集聚发展、人口集中承接,推进整体保护和局部开发平衡互促。加快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转化模式,积极推进排污权、碳排放权、生态地票、林票交易。要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第三,要在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实现大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已经正式印发,现在关键是抓好落实。要强化“一家亲”意识,树牢“一盘棋”思想,坚持“一体化”理念,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同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全面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中领头担当,加强规划衔接和政策统筹,在共抓生态保护、推动产业发展、探索新型城镇化、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成为川渝统筹发展的示范,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性增长极。要在万开云同城化发展中引领驱动,推动制定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规划,协同建设交通物流、产业园区、公共服务等重大基础设施,共同构建三峡库区城市核心区、绿色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要抓好重点领域协同。《规划纲要》明确了9个方面35项重点任务,要逐项分解、挂图作战,项目化、事项化、政策化、机制化推进落实。要把推进产业协同协作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推进“川渝国企万州行”签约项目落地见效,立足自身产业基础、枢纽优势,吸引更多市内和四川企业来万兴业。要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健全与周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协调机制,推进公共服务优质资源向周边延伸,提高群众便捷生活水平。要推进改革开放互促共进,在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建立互利共赢有效机制等方面加强改革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要健全协同协作机制。推动健全万达开党政联席会议机制,建立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落实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加快谋划和实施一批标志性工程。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四,要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实现大作为。万州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于一体,城乡发展不够平衡,协调发展任务繁重。要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高效配置、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要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强化规划引领,推进“一江两岸六组团”城市建设,优化提升“一江两岸”,推进“六组团”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提质增效、协同发展。要发挥万州经开区和江南新区、渝东开发区在城市能级提升中的主力军作用,完善“六组团”特别是高铁、江湾、九龙等新兴组团功能配套,推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提升人口吸引和集聚能力。要凸显“江城”特色,顺应山水本底,注重城市设计,塑造城市风貌,延续城市文脉,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建设巴渝文化特色江城。
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毫不松懈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全面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化落实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和“三社”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引导镇乡因地制宜特色化、集约化发展,加快培育一批中心城镇、产业强镇、文化名镇,示范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聚焦“两新一重”重点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积极布局建设5G、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城区组团之间、铁水之间、铁空之间快速通道建设,提升城乡之间、镇乡之间道路通畅水平,完善乡村水利、电力、道路、燃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第五,要在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上实现大作为。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更要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思维、创新的举措,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要推进深层次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善于通过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问题,要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谋划和推进一批改革措施,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要实行高水平开放。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增强交通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加快建成郑万高铁、渝西高铁、渝万高铁、成达万高铁,推动南向高铁通道建设,扩能改造达万铁路,建设万达开直线高速、万州至宜昌高速(江南),建成万州外环高速公路,增强万州机场服务周边能力并争取升级为4E级干线机场,推进南北两岸港口布局优化及新田港二、三期建设,高水平建好“一区两口岸”开放平台,提升万州经开区等开放功能,高质量承办好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经贸洽谈会、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等节会活动,深化与对口支援省市和山东济宁多领域合作协作。
要推动全方位创新。深入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主要科技创新指标达到全市中上水平、区域领先水平。要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创新主体的规模和质量,完善创新孵化和科技服务功能,积极创建市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促进产业、科技、金融高水平循环,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第六,要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大作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变化,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完善以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公平。
要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和规范新职业、新就业,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格外关注低收入人群、失业人员、残障人士等群体的基本生活,构建城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要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增强城市吸引力。要打好三峡教育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特色发展优质高中教育,加强中高职衔接教育,全力推动在万高校达标扩容提档建设,构建“一大四院多专”高等教育发展格局。要打好三峡健康牌,加快三峡医学中心建设,创建一批三级医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医教、医养融合发展。要打好三峡文化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讲好三峡故事,高水平建好三峡文化园,打造成为集中展示三峡文化的窗口。
第七,要在增强社会治理效能上实现大作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要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扎实开展反邪教斗争。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和管理,做好学校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积极防范化解财政、金融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要切实保障公共安全。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消防、食品药品、矿山、校园等领域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地质灾害、洪涝干旱、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要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拓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持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建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要深入推进“枫桥经验”重庆实践,深化“楼栋工作日”工作,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推进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要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信法、学法、懂法、守法的浓厚氛围。
四、切实增强全区“十四五”发展的组织保障和作风保障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们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抓经济见政治、抓党建促发展,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一,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十四五”时期,我们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更加繁重的攻坚任务、更加严峻的风险挑战,越是这样,越要听从党中央号令、总书记指挥。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兑现市委“三个确保”政治承诺。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开展好贯彻落实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回头看”,更好地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政治历练,提升政治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第二,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要坚决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善于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健全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要改进领导经济工作的作风方法,强化战略思维,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不断增强识变之智、应对之方、求变之勇。要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依规主动履职,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用好统一战线重要法宝,加强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最大限度凝聚奋斗“十四五”的强大力量。
第三,坚定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在新发展阶段,要应变局、育先机、开新局,关键是要把干部队伍建强。要以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为契机,加强思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要加强干部教育培养特别是年轻干部培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让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更好用武之地。要保持大抓基层、抓实基层的强劲势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重大任务落实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四,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促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风清才能气正,气正才能心齐,心齐才能事成。要严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彻底干净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把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巩固好,把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维护好。要持续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要坚持“严”的主基调,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有效削减存量、遏制增量,深化拓展“以案四说”,全面推进“以案四改”,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第五,切实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确保“十四五”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做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干部是决定性因素,作风是关键性因素,必须靠作风吃饭,拿实绩说话。全区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弘扬实事求是的作风,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落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谋实招、办实事,把中央决策部署、市委工作要求转化为具体思路、务实举措和工作成果。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干字当头,发扬“马上就办”精神,立说立行、雷厉风行,事情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决不允许拖拖拉拉、半途而废。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
要坚持正面宣传、典型激励,深化开展“双亮”“双评”,进一步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
同志们,宏伟蓝图已绘就,扬帆起航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力谱写万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