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市万州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1月16日在重庆市万州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重庆市万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万州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万州发展极不平常、很不容易的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着力战疫情、战复工、战贫困、战洪水,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取得决定性成果,“一心六型”两化路径进一步走深走实,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起势,为“十四五”时期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年来,抓好了至关重要的三件大事: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区委、区政府周密部署、迅速行动,认真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切实抓好“四个工作面”和“两大保障”;广大基层干部舍身忘我、坚守一线,全区人民群众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1.4万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收治渝东北确诊病例248例、治愈出院率98%,取得收治全市第一例患者、全市第一例治愈出院等“6个第一”;各地各部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复消、复课复学,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经济发展稳定转好,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4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左右。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顺利收官。切实加强脱贫攻坚组织领导和安排部署,压茬推进定点攻坚战、百日大会战、收官大决战“三大战役”,持续开展“三师入户”“国企进村”,“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动态清零,剩余未脱贫群众全部脱贫;统筹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和市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等各类问题一体整改、全面整改,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东西部扶贫协作国家专项检查;10个定点攻坚村补短板项目顺利完成,“三类对象”危房改造、建新拆旧等任务按时完成;深度贫困镇70个“三年规划项目”全部完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试点有序推进。
——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起步稳健。深入学习贯彻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精神,集中开展专题调研形成“1+7”调研报告;建立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1+7+1”组织机构,召开区委五届七次全会专题部署,配套出台“7+2”工作方案;召开万达开党政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出台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4+3”文件,建立“三地三级”工作机制,召开万达开三地座谈交流会、工作协调会等会议120余次,签署合作协议118份;组团赴四川考察招商,成功举办“2020川渝国企万州行”,40家国企与万州签约项目21个。
一年来,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工作成绩:
(一)“六型”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积极实践“一心六型”两化路径,培育壮大“六型”产业,产业链持续延伸、供应链持续完善、价值链不断提升、生态链不断拓展。
智能循环型工业加快培育。绿色照明、智能装备、新材料、汽车、食品医药五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68.7%提高到71.5%,近年来投资最大的制造业项目特铝新材料项目落地开工,新材料产业成为全区首个100亿级产业集群。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0户,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30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万州经开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6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76.9%提高到79%。预计实现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3%,实现工业税收12.5亿元,其中制造业税收10.5亿元。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0%,数字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
山地高效型农业规模壮大。粮食总产量49.4万吨、蔬菜总产量118万吨。新建柑橘、茶叶、中药材等经果林基地6万亩,总面积达86万亩。新增生态猪产能50万头,四川港投集团50万头生态猪养殖项目开工建设。新培育区级龙头企业21家,新增农民合作社50家、家庭农场55个。新增绿色食品产品34个,有效期内“两品一标”农产品102个。耕地流转率达到46.5%,规模经营率达到37.9%,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6.5%。
现代服务业平稳发展。新田港一期主体工程5个泊位正式投用,“陆海新通道”万州班列实现复开,组建重庆三峡物流集团,三峡综合物流枢纽建设有序推进,现代综合物流中心一期建成运营。“蓉万”“西万”通道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4%、7%。“五大商圈”31个提升发展项目事项取得积极进展。三峡平湖旅游区、三峡移民纪念馆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水上观光巴士”载客6.3万人次。恒合森林康养基地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三峡国际健康城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新引进金融机构4家、总数突破100家;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403.1亿元、同比增长14.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33亿元、同比增长14.2%,存贷比59.4%。
(二)改革开放创新动能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64项区级重点改革项目统筹推进,获国家、市级肯定160余次。调整渝东开发区与天城镇、钟鼓楼街道管理运行模式,区本级、开发区与镇街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扩大到26个,实施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项目437个,高质量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161万亩;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双评”、政务服务“好差评”,新增市场主体1.6万户,市场主体新发展率13.2%;实施国企股权多元化混改项目10个,制定国资监管制度10个,国企资产总额增长16%;完成40户僵尸空壳企业出清和44宗闲置土地处置利用,合同兑现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万州机场纳入国家口岸开放审理计划,T2航站楼扩建项目正式开工;综合保税区进入国务院审批程序,一期一标段工程建成验收;全年新签约项目69个,协议总投资348.7亿元,招商到位资金51.5亿元,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9个。创新驱动进展明显,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市级科技型企业131家;金龙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转移落户万州,“E万州”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通过科技部认定;三峡启迪孵化器正式启动,首批8家科技创新企业顺利入驻;施耐德成功创建重庆市智能工厂,长安跨越获得重庆市数字化车间认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9816万元;基本建成“三峡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易智网三峡分中心)。
(三)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发力
投资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0%、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7倍;113个“一心六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4.7亿元,54个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提升项目完成投资103.7亿元。消费市场逐渐回暖,预计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2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1季度回升25.7个百分点;预计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1223亿元、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1.5%;成功举办全区“GO购够”主题促销活动、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2020年度网上春秋季房交会、三峡库区春秋季汽车消费展等展会活动,开展直播带货1500余场次,实现网上直播销售额近1.2亿元。外资外贸逆势增长,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38亿元、同比增长179%,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1.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同比增长38%。
(四)城乡融合发展有序推进
持续开展城乡“双亮”,亮高质量发展成果、亮高品质生活美景。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城市空间布局深度优化,完成城市双修总体规划、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整合规划、中心城区绿道网规划等专项规划;桔园社区改造、龙溪大道棉花地等区域旧城更新有序推进;竹之歌魂、南滨公园提质改造、樱花渡体育公园、白岩寨公园、商贸城机械式停车场、沙龙公园停车场建成投用;高铁站场前区及双河口移民安置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牌楼长江大桥桥头绿化景观工程、江南新区万家坝桥梁及道路工程、沱口片区排洪工程基本完工;万一中至驸马片区库岸及消落区综合整治、长江二桥北桥头至高铁连接道、“三元四方”文旅街区等项目加快推进;高水平规划建设万州三峡文化园,三峡文化艺术中心(一期)大剧院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新增城市绿地10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达13.9平方米;建成5G基站2058个;完成智慧停车云、城市停车管理、智慧占道停车管理系统建设。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制定出台推动重点镇乡发展、“国企进镇”等政策措施,推动创建一批中心城镇、产业强镇、文化名镇;升级改造干线公路381千米,建成“四好农村路”1000千米;敷设农村光缆41231皮长千米,建成互联网小镇9个;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337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率达到100%,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2%;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9%,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覆盖率达100%,农村千人聚居点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新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绿色示范村18个,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
(五)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累计巡河2.8万人次、巡林7000余次。完成营造林35万亩,完工消落区综合治理278亩,绿化库岸50千米,全区森林覆盖率、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分别达55%、70%。纳入河长制管理的次级河流全年水环境质量均值首次全部达标,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总体保持Ⅱ类。改造40余千米城市雨污分流管网,完工分水(三正)、高梁等16座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城市、镇乡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建成投运餐厨垃圾无害化项目,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创建5个扬尘控制示范工地和5条扬尘控制示范道路,全面推行清扫保洁市场化,机扫率达到95%;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6天、同比增加13天。扎实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492艘渔船全部提前上岸,组建护渔队开展常态化巡护。全面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六)公共服务保障不断加强。新增公办幼儿园8所、普惠性幼儿园12所。推广实行中小学课后服务,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完善18所名校带38个小区集团化办学格局,推进7所市级特色示范高中建设。三峡学院更名大学通过市内专家现场考察论证。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2020年普通高考上线人数达10708人、上线率99.6%。三峡公共卫生应急医院建设有序推进,区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完成可研批复。三峡中心医院与重庆大学合作深入推进,成为其附属医院,组建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医疗集团和5个医共体;天津13家医院组团帮扶万州区天津医院;新创建甲级乡镇卫生院3家,创建市级重点及特色专科3个。二级以上医院均开通预约诊疗服务,远程协作网实现镇乡卫生院全覆盖,7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及52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完成“电子健康卡”平台铺设。建成投用南浦剧场、苗圃剧场、百安剧场、群星剧场,成功承办全国2020年男女手球锦标赛,成功主办重庆(万州)横渡长江系列赛(游泳、浆板、皮划艇)、重庆(万州)第六届“长江杯”乒乓球比赛,三峡移民纪念馆成功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并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入选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试点单位,创建区级曲艺传承培训基地15个,组建文艺名家工作室3个,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2%、8%。养老、工伤、失业三大保险年末参保人数达142.1万人次,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免费筛查新生儿代谢疾病9450例,“两癌”救助审核录入贫困妇女信息102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稳步推进,建成11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9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实施老旧移民小区智慧化改造4个,完成棚户区改造927户,新配租公廉租房280套。三峡后续57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8个新建项目全部开工。
专栏1 2020年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一、产业项目:年产6000吨钢结构加工项目、注射剂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2万吨罐头食品生产基地项目、年产5000万只二次钢壳纽扣电池项目、年产3000万台无线路由器和蓝牙无线产品项目一期、超精密光学镀膜产品生产项目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特铝新材料、食品易拉盖和罐生产项目、渝东表面处理中心环保项目(一期)、煤气化节能技术升级改造、LED绿色照明扩产三期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中船重工万州智能装备产业园(一期)项目基本建成,江东机械搬迁扩能产业化智能改造完成试运。 二、基础设施项目:五桥机场改扩建工程完成T2航站楼桩基基础建设,郑万高铁(万州段)完成桥隧及无砟轨道土建施工,南环高速完成路基挖填方198万方,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全面开工建设,渝万高铁、成达万高铁正式开工,G5012恩广高速万州至开江段完成前期工作。大滩口水库二级电站、青龙水库、枫木水库加快建设,大滩口水库扩建工程完成规模论证报告编制。 三、民生项目:完成南京幼儿园改扩建、万州 |
中学学生食堂等项目建设,高峰园区建设学校(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重庆幼专迁建正式开工。万州长江二桥病害整治抢险工程通过验收。重庆全域肿瘤医院装修工程、质子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完成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改扩建项目,精神残疾康复中心(一期)建成开诊。9个敬老院完成升级改造。改造农村卫生厕所8783户,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88处。 |
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的19项指标中,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3项指标不能完成年度目标,其余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经济总量方面,受突发疫情严重冲击,年初企业停工停产、群众居家隔离,生产、投资、消费等经济活动被迫按下暂停键,导致一季度经济负增长10.1%,虽然后三季度经济快速恢复增长,下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与全年目标持平,但全年整体增速仍低于预期目标。社会消费方面,一季度全区整体消费市场严重受挫,后期受疫情持续影响,居民消费意愿趋于谨慎,虽然在一揽子促进消费政策措施刺激下,消费潜力得到一定释放,但整体回补不足。居民收入方面,一季度受疫情冲击企业停工停产停业影响,全区居民工资收入、经营收入大幅收缩,后期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和系列扶持政策落地,居民收入逐步恢复平稳增长,但整体收入水平仍不能达到全年目标。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总体考虑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经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批准进行了调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要坚持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21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挑战与机遇并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从挑战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经济复苏不稳定不平衡,大国博弈加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全区发展面临复杂国际环境的递进传导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凸显加剧,全区疫情防控面临潜在压力,发展将受持续影响。国内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市场有效需求仍较疲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全市区域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一区”发展加速提质,“两群”各区县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热情高涨、竞相发展,不进慢进都是退。全区发展仍然存在产业能级不高、科技创新贡献率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等短板。
从机遇来看,国内宏观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为全区发展带来良好政策机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纵深推进,将为全区发展带来政策红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稳健起步,“一区两群”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特别是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将为全区发展拓展广阔空间。“一心六型”两化路径见效发力,改革创新红利持续释放,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特铝新材料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年内建成,渝万高铁、成达万高铁等项目加快建设,将为全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落实宏观政策,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实践“一心六型”两化路径,加快建设“一区一枢纽两中心”,确保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迈新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三)主要发展目标
根据中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兼顾需要与可能、短期与长期、使命与担当,综合分析2021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宏观政策取向和经济增长支撑因素,初步提出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同比增长7%以上。
三、2021年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点措施
(一)提振发展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持续壮大“六型”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培育发展智能循环型工业。加快万州经开区开发建设,新增建成区面积1平方千米,完成征地拆迁4000亩,建设标准厂房30.3万平方米,建成道路12.7千米。竣工特铝新材料等一批带动作用突出的重点项目。推进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新产品100个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以上,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0%,力争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0%。
培育发展山地高效型农业。充分保障种子和耕地安全。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8万亩以上。持续推进经果林、生态猪“双百亿”工程,新建经果林基地5万亩,改造经果林基地1万亩;上半年新增生态猪产能100万头,力争全年达到150万头;建成50万吨饲料加工厂,加快建设20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项目。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家、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2家,新增“两品一标”农产品10个,创建有机高效农业产业园50个。强化农产品全程质量监管,推进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办好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等大型节会。
培育发展集散融合型文化旅游业。唱响“畅游三峡·万州出发”旅游品牌,串联城周“九山一水”、亲子小镇、小桔灯生态文化旅游区,打造滨江环湖旅游环线。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新创建一批A级旅游景区,完善机场、港口、码头、车站旅游标识标牌等设施设备。大力发展游轮经济,优化游轮运营服务,增设沿江停靠点,办好世界大河歌会、三峡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三峡乡村旅游文化节等节会活动。
培育发展绿色智慧型物流业。完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申报方案》,争取纳入市级2021年度安排向国家申报。力争开行渝沪直达快线万州班轮和万州—果园港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转接续班轮;优化“蓉万”“西万”“达万”物流通道,做大集装箱、粮食、煤炭等运输量;开通万防冷链班列,高效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有序推进三峡综合物流枢纽建设,加快建设大宗物资分拨集散中心、智慧仓储中心等项目,谋划建设万州区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公路物流智慧信息系统,新培育3家规上物流企业。
培育发展休闲养生型大健康业。竣工三峡公共卫生应急医院、重庆全域肿瘤医院等项目,加快三峡恒合旅游度假区、三峡健康大数据医疗中心建设,开工建设区疾控中心迁建项目、三峡医学中心等项目。引育一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一批养老服务中心、村级互助养老点,推进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
培育发展功能共享型金融业。持续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引入功能型金融机构,推进江南金融核心区建设,支持三峡银行上市、三峡人寿和三峡资本做大做强。召开银企座谈会,鼓励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力度。做好绿色金融试点,壮大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完善绿色金融项目库和企业库。
专栏2 2021年“六型”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一、智能循环型工业:竣工年产4000万片2.5D/3D手机和笔电消费电子玻璃盖板项目(一期)、航空航天零部件智工厂、特铝新材料、智慧灯杆和5G基站硬件产品制造、年产50万吨饲料、食品制罐生产、食品易拉盖和罐生产、渝东表面处理中心环保项目(一期)、LED绿色照明扩产三期项目、轨道交通用贯通地线、中船重工万州智能装备产业园(一期)、中船重工万州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12个项目。加快推进西部照明产品生产及运营基地、煤气化节能技术升级改造、热电系统优化节能改造3个项目建设。开工诗仙太白复产技改、年产100万件(套)小木制品扩建项目(一期)、年产100万套汽车行李架零配件、高级服装定制、集成式装配钢结构及高频焊接钢管生产项目、热电中心项目、联碱装置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年产5万吨调味品、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年加工15万吨菜籽、智能照明灯饰配件生产、育苗基质和培育土生产、三峡地材生态产业13个项目。 二、山地高效型农业:竣工有机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特色经果林基地、万州区柠檬交易中心建设2个项目。开工建设屠宰及肉品加工厂、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万州区种养结合循环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园、水产研究所整体迁建4个项目。 三、集散融合型文化旅游业:竣工三峡文化园、三峡文化艺术中心(一期)大剧院、三生缘廊等 |
5个项目。加快推进“三元四方”文旅街区、小桔灯生态文化旅游区、巴国部落生态文化旅游区等6个项目建设。启动动物园迁建,开工建设三峡文化艺术中心(二期)、三峡绣文旅产业主题园“秀园”等5个项目。 四、绿色智慧型物流业:竣工万州现代综合物流中心、重庆万州综保区一期2个项目。加快推进中通快递渝东(万州)智能科技产业链园区、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三峡国际农产品集散基地、三峡综合物流枢纽4个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万州区桐子园作业区改扩建工程、万州新田港二期工程、仓储物流项目(特铝新材料子项目)等4个项目。 五、休闲养生型大健康业:竣工三峡公共卫生应急医院、妇幼保健院迁建、区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功能完善工程、重庆全域肿瘤医院、龙驹镇中心卫生院后勤保障用房(公共卫生中心)5个项目。加快推进区第六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楼、江南新区体育健身中心、三峡恒合旅游度假区、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扩建4个项目建设。开工区疾控中心迁建项目、中医院迁建工程3个项目。 六、功能共享型金融业:竣工三峡人寿万州数据灾备中心。开工智能机关二期建设、重庆农商行万州数据灾备中心2个项目。 |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智能化项目30个,支持长江科技、雷士照明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推进食品科技、三铭重工完善数字化车间设施,新创建市级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3个。建成万州经开区智慧园区一期,建好区块链研究中心,正式运营三峡数字商贸大数据平台,推动更多企业上网上平台。建设腾讯云数字经济人才创新中心、生态猪供应全流程信息服务示范基地,新培育2家平台企业,打造1个线上服务品牌。全面落实“云长制”工作。
(二)千方百计扩大内需,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全面促进消费,有效拓展投资空间,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项目策划储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资源要素保障,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形成签约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良好态势。强化重点项目引导带动作用,加大调度频率和力度,增强投资有效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
专栏3 2021年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一、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推进G42沪蓉高速高梁至三正优化改直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渝西高铁(万州—城口段)、G5012恩广高速万州至开江段、开梁高速。加快推进郑万高铁、渝万高铁、成达万高铁、万州南环高速、五桥机场改扩建工程、机场航站楼扩建及万州区普通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工程。 二、能源项目:开工建设110千伏新田输变电工程、后山35千伏输变电工程等10个输变电工程。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城市功能恢复电网改造项目及6个自建项目等一批续建项目。启动陈家坝储气站、董家配气站搬迁等项目前期工作。 三、水利项目:续建大滩口水库渠系、青龙水库、枫木水库、石笋沟水库、大滩口水库二级电站、保安电站等项目。推进万州双河口水库、大滩口水库扩建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四、新基建项目: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推进智慧建筑、智慧市政、智慧商圈、智慧农业、智慧社区等场景感知设施建设;推动实现城区5G全覆盖,推进5G向镇乡延伸。推进网络“双千兆”建设。完成27个电信普遍服务点和10个互联网村项目建设。 |
着力推动消费全面复苏。加快传统消费升级步伐,提质发展五大商圈,推动观音岩汽车超市特色街、周家坝心连心广场烤鱼一条街等特色街区提档升级,加快建设江南夜市步行街,培育限上商贸企业30家以上,打造一批市级特色商业街区、特色夜市街区。加快提升假日消费、会展经济、夜间经济、线上经济,积极发展首店经济、电子商务、直播带货,办好汽车消费展、啤酒节、烤鱼节等重大会展活动。推进钟鼓楼水果批发市场、三峡蔬菜批发市场等老旧市场退城入园。
着力稳定外贸外资。加大对重点外资外贸企业扶持力度,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依托综合保税区和新田临港产业园区,积极发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保税贸易、总部贸易,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引导企业加大对30个重点国别市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开拓力度,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引进1~2家大型服务外包龙头企业。
(三)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区域合作协作
积极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加力推动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用好两江新区对口协同发展机制,打造带动渝东北、川东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联合达州、开州构建科技创新走廊,着力创建一批重大创新平台。争取设立万达开协同创新联合基金,引导金融资金和民间资本进入创新领域。推动重庆三峡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易智网三峡分中心)与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达州分中心集成共享。联合举办2021年“渝创渝新·创响万州”创新创业大赛。
协同推动相向联动发展。加快推动万州余家片区、达州甘棠片区、开州岳溪片区探索城乡统筹、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推动合作共建示范园区、城镇相向集聚、农旅融合发展、市场一体化建设,示范带动万达开毗邻区域联动发展。以万州高铁片区、江湾片区为主体,集中布局高能级的创新、开放、产业、公共服务等平台,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生命健康、高等教育、科技创新、数字金融、电子信息等产业,强化交通物流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撑,打造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的先行示范。
协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动区域间铁空水公交通体系高效衔接。协同争取“十四五”铁路网规划布局,推进公路互联互通向直连直通转变,建成通车万开浦里快速通道,开工建设渝西高铁、G5012恩广高速万州至开江段,加快实施郑万高铁、渝万高铁、成达万高铁、开万梁高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启动达万铁路扩能改造、开州至宣汉高速前期工作。强化万州港、万州五桥机场区域辐射服务能力。支持区域间火电和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生产要素顺畅有序流通。
协同推进产业发展。开展以“共建工业互联网”为主题的协同合作,做大做强新材料、汽车等优势产业,联合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探索协同招商新模式,联动引进重大产业项目。推动设立文化旅游、物流运输、生态养殖等产业联盟,做强“三峡制造”“三峡农业”“三峡旅游”等区域品牌。与达州共同争取举办“数字双城记·智慧两地行”发展论坛。加强与两江新区产业协作,协同推进“两企三园区、一港一基金”建设。
协同推进生态环保联建联治。建立跨区环境联合执法、跨界交叉执法、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进跨界水体、国土绿化、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消落带等协同治理。探索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准入标准、监测体系,推进环评审批、评估考核一体化,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协同处置机制。
协同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落地,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无障碍跨区域就学;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动建立区域防疫和区域应急机制,打造区域医疗健康中心;加密万达开云城际快巴,力争实现万开云公交同城化,探索万开云出租车同城化运营;鼓励电信企业出台无差异业务政策;推动户籍信息共享、户籍业务办理互通互认;推动养老保险、社会保险无障碍转移、协同互认,推动社保卡共享应用,推进公积金互认互贷;推进万达开新设地名实行统筹管理。
协同推进完善体制机制。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出台《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争取市政府出台推动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工作机制、万开云同城化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建立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跨行政区财政协同投入、税收分享。
(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各美其美
统筹抓好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立足建设“双两百”大城市目标,加快完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构建“一廊三核六组团”空间格局,完成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启动镇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做好高铁、江湾组团等重点区域控规。加快推进高铁片区、江湾片区、芦家坝片区、长岭片区、万州经开区高峰园、新田园、五桥园、三峡恒合旅游度假区、龙驹镇等区域成片土地征收及综合开发,新增城区建设用地7平方千米。着力打造“一环十六景”,建好“五大公建”,抓好城市“双水源”建设,加快推动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实施一批城区道路桥梁、市政设施、公园广场、景观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城市物联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常态化开展“多勤联动”综合整治,持续落实“马路办公”“门前三包”“五长制”、城市“双亮”等工作机制,加快智慧万州建设,深化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
专栏4 2021年提升城市品质重点项目 一、道路桥梁:竣工金石东路一期、牌楼长江大桥附属工程、密溪沟渡改桥工程、纵二路二期。加快推进长江二桥北桥头至高铁连接道工程、永佳路连接道工程、渝巴路东一段、渝巴路东二段建设。开工万州区密溪沟新城区至长江四桥连接道路工程、北滨大道改造拓宽工程(牌楼至印盒石段)、经开大道延伸段二期、高峰外环连接道、龙翔大道延伸段道路工程、桐子园大桥、青杠塝立交、万州江南新区密溪大道工程。开展高铁至长青路连接道前期工作。 二、市政设施:竣工万州区东北部城市拓展区供水工程、万州区江北水厂引水隧洞高峰水库段改道工程、双河口片区基础设施和功能完善工程。开工万州区翠屏大道市政道路及管网—B段工程。加快推进万州区江南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石 |
峰还房抢险排危及环境提质工程。开展桔园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前期工作。 三、公园广场:开工天生城大遗址公园、望江公园。加快推进西山公园改造工程、太白岩山顶公园二期、移民广场改造工程(三峡之眼)建设。 四、景观提升:实施滨江环湖消落带等坡坎崖治理项目27个。启动万州区白鹭湾至渡改桥消落区治理及绿化景观工程。加快推进万一中至驸马片区库岸及消落区综合整治、十七码头库岸及消落带治理,加快王牌路隧道旁游园、天子湖小区旁游园建设。 |
加快提升城市人口聚集能力。制定出台促进城区人口聚集的工作措施和激励政策。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鼓励外来人口购房、租房落户和外来企业成建制落户。保障进城落户农民权益,引导农民进城。支持外来人员创新创业,引导高校毕业生来万就业。探索开展生态人口转移和外出务工人员整体转移进城试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覆盖人口98%以上,80%以上的行政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持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推进便民道路建设,结合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等建设村社入户便道,有条件的聚居点实行“院院通”“户户连”。加快完善水利设施体系,重点实施农村供水保障、病险库塘整治、江河堤防治理、水土保持工程。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构建综合服务平台。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壮大在乡、返乡、入乡“三乡”人才队伍。持续开展农村“双亮”。
专栏5 2021年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及事项 一、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深入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持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动态消除建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的新增危房。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5万亩,化肥、农药分别减量300吨、10吨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 |
二、镇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小城镇项目107个,实现镇乡“十个一”基础设施全覆盖。加快推动乡镇通三级路和村民小组通畅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 三、试点示范建设:建成玫瑰香橙、生猪智能化示范平台,创建绿色示范村8个、美丽庭院1000个,打造“五星3A”示范村10个。 |
加快培育一批重点镇乡。制定出台支持乡村振兴重要支点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一批中心城镇、产业强镇、文化名镇。中心城镇,巩固提升综合实力,加强人口聚集、功能提升,强化教育、医疗、商贸、金融片区中心地位,突出片区中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产业强镇,完善延伸产业链条,健全配套产业设施,壮大优势产业,培育特色品牌,提升经济总量。文化名镇,联动周边优质旅游资源,利用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加强文化旅游融合、文化产业融合,打造文化产品精品,打响文化名片。打造镇乡中小微企业园,重点发展石材、家具、食品加工等产业。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建设“亿元村”50个以上。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强化扶贫资金资产项目管理,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稳定带农益贫机制。持续开展消费扶贫,加大消费扶贫专柜投放力度,推广重庆消费扶贫馆,办好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中心万州消费扶贫周活动。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完善集中安置区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在搬迁地发展产业。深化水利部定点帮扶、山东济宁东西协作。强化扶贫车间安置就业作用,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就业。
(五)推进改革开放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创新要竞争力,在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提升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完善区域技术转移转化市场体系。推进大数据资源体制改革,释放大数据红利。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认真解决民营企业实际困难。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双评”活动、土地高效利用和合同兑现专项行动;最大限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推行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发布“零跑腿”事项清单,聚焦企业设立经营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探索开展生态搬迁,将生态脆弱敏感区域人口有序转移到适宜发展区域。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深入推动“三社”融合发展。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高水平建好“一区两口岸”开放平台,分线并行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招商工作,力争早日封关运行;力争航空口岸开放正式获批、万州港作为新开口岸纳入国家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争取恢复国际包机从万州机场出入境,积极拓展国际国内航线。高质量承办好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经贸洽谈会等节会活动,深化与上海、天津、福建、南京、宁波、厦门等对口支援省市合作协作。持续开展“招商季”,强化以商招商、友情招商、全员招商,加强项目策划,落地一批高质量招商项目,提高项目签约率、开工率、投产率,力争完成招商引资协议资金30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50亿元以上。
推进科技创新。新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1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培育市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有研发机构的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0户。启动创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重庆三峡学院创新生态圈。充分发挥三峡启迪孵化器作用,引进培育、投资孵化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新培育国家级创新孵化平台1家、市级2家,市级创新创业示范团队1个,创建区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5家。组建一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筹建三峡科技创新基金、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
(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三带两线”生态保护格局,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强化水生态保护。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推进“三水共治”,提升瀼渡河、石桥河、新田河水质,启动重点次级河流流域治理,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总体保持Ⅱ类,18条次级河流水质基本满足Ⅲ类水域功能要求。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深入实施城乡污水治理两年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沱口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容工程,开工建设江南污水处理厂,推进10座镇乡污水处理厂技改,实施老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城郊污水管网建设70千米,建设镇乡污水管网180千米,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3%,镇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6%左右。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攻坚战,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强化大气和噪声污染防治。强化工业、交通、扬尘、生活污染防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达到330天以上。严格禁止高污染燃料。强化中小微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保障神华神东、索特盐化等企业除尘、脱硫脱硝设施稳定运行。落实高耗能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强化噪声专项整治,继续开展安静居住小区创建工作,巩固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
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强危险废物,特别是医废的收集处理。统筹推进土壤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开展受污染用地修复治理,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5%。
强化森林保护和水土保持。全面落实林长制,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巩固公益林15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依托铁峰山、七曜山、方斗山等山系建设最绿山林生态廊道,加强矿山和湿地生态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消落区治理和石漠化治理。
专栏6 2021年生态环境治理重点项目 一、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绿化长江续建工程(三峡库区消落带万州段生态修复项目)、万州区瀼渡河(甘宁段)水生态修复项目、万州区石桥河(两河口段)水生态修复项目、万州区新田河(油沙段)水生态修复项目、新田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展穿古洞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 二、镇乡污水处理项目:竣工新田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万州区2021年镇乡污水管网补充工程、万州区铁峰乡等13个乡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余家镇关龙村等4个“千人聚居点”污水处理站项目。建设镇乡污水管网180千米。 三、城市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竣工万州区申明坝污水处理厂A2线改造工程、万州区江北水厂尾水处理工程。加快推进沱口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观音岩片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龙溪河大道市政污水管线工程,开工万州区和平广场等25个排水泵站新改建工程、江南污水处理厂。 |
(七)持续改善社会民生,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统筹抓好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滚动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打好三峡教育牌,启动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和建设方案、城区扩容工程和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学校工程;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开展职业教育优化结构、夯实基础、提升质量、强化服务四大行动;推动三峡学院更名为大学,复建万州南京金陵中学实现开学。打好三峡健康牌,实施健康中国万州行动,加快推进三峡公共卫生应急医院等项目建设,实施6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提升改造,推进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4种医联体模式,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服务。打好三峡文化牌,持续开展三峡曲艺“周周演”等文化活动,举办中国戏剧“万州现象”成果展,打造方言话剧《薪火》并巡演,深度打磨原创川剧《峡江月》;充分发挥三峡移民纪念馆红色基因库试点作用,开展红色教育,传承三峡移民精神;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000场。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脱贫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强化就业创业培训,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5%左右。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扩面征缴力度。改造棚户区1.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200万平方米。巩固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成果,积极拓展救助渠道,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健全完善儿童福利工作组织体系,推动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转型升级。推进城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培育一批星级养老机构。持续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完成殡仪馆搬迁建设。推进实施38个三峡后续项目。
专栏7 2021年社会事业发展重点项目 一、教育:开工区委党校迁建工程、三职院亚开行贷款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三峡学院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园扩建工程二期、重庆幼儿师专迁建(一期)项目。建成高铁片区配建中小学、高峰园区建设学校(一期)。 二、卫生:开工建设三峡医学中心、区疾控中心迁建等项目。加快推进区妇幼保健院、区第六人民医院建设等项目。建成投用三峡公共卫生应急医院、重庆全域肿瘤医院。推动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创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进区第一人民医院(天津医院)、三峡医专附属人民医院及附属中医院创建三级医院。争创甲级乡镇卫生院2家,14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 三、文化:完成何其芳故居二期工程、万州近现代史陈列馆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三峡科技馆。加大古遗址、古建筑等保护利用力度,推动天生城大遗址公园开工建设。开展三峡移民纪念馆(二期)项目、三峡方志馆前期工作。 四、社会保障:加快建设三峡库区综合应急救援中心,完成殡仪馆搬迁建设。 |
切实强化安全发展。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坚决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做好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化拓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实施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和毒品犯罪专项行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加强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消防、食品药品、矿山、校园和旅游景区等领域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全面加强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能力建设,保持粮油、肉类、水果、蔬菜等民生商品价格基本稳定。加强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防治,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严密防范房地产、政府性债务、经济金融科技、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风险。
各位代表,2021年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局之年,是确保“十四五”开好局的关键之年,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力谱写万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