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6日在重庆市万州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各位代表:
现将万州经开区工作报告如下,请各位代表提出意见,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和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践行“一心六型”两化路径,着力战疫情、战复工、战洪水,共克时艰、担当作为,各项工作在逆境中取得新的成效。
——疫情防控保持“零感染”。我们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派驻80余名“一对一”驻厂专员,帮助企业采购口罩70万只、体温枪200余支、办理通行证500余个,打通产业链供应链通道。协调开通应急公交专线14条、公交车39辆,免费解决企业员工上下班难题。协调支持龙翼生物、中邦科技转产防疫物资。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争取各级扶企惠企政策资金10亿元、协调企业贷款2.7亿元、解决用工1万余人。兑现入园企业奖扶资金4.2亿元、复工复产稳岗补贴158万元、汽车促销稳产补贴365万元。落实减税降费2.4亿元以上。“四上”企业4月份全部复工复产,规上工业产值增速半年由负转正,入园企业和在建项目保持“零感染”。
——发展质效实现“再提升”。预计全年规上工业产值增长6%、达到260亿元,占全区比重达到79%。五大重点产业产值占比达到7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达到68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亿元。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7亿元、增长66.5%,其中工业投资23.8亿元、增长72.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亿元、增长33.3%,其中税收收入10.8亿元、增长29.9%、占全区比重达到28%。积极支持区财政运转,上解12.2亿元。完成服务业营业收入6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3亿美元,占全区比重达到94%。进出口总额30亿元、增长20倍。
——招商引资跑出“加速度”。新签约项目54个,协议总投资156.3亿元、到位资金30亿元。其中,协议投资1~10亿元项目25个,10亿元及以上项目2个。2020年全市签约投资最大、市级重点工业项目——九龙万博特铝新材料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新田园区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牵引项目——中储粮粮食仓储物流项目签约落地;川渝地区重要的现代化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加紧推进。扎实开展“合同全面兑现行动”,加力加压跟踪推进13个产业项目建设。
——平台建设搭起“新载体”。渝东北唯一的“一区一产业园两中心”四大平台建设进展顺利。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招商一体推进,首开区一标段11万平方米厂房及仓库建成,已签约8家意向企业;重庆市照明电气特色产业园15万平方米厂房建成,已入驻钦纵航空航天零部件智能工厂、鼎创智慧灯杆和5G基站硬件产品制造基地等项目;渝东表面处理中心(一期)5万平方米综合楼及厂房主体建成,中船重工、雷士照明等企业拟入驻;万州科技创新中心8.5万平方米房屋建成,杰思谷机器人已入驻,威科赛乐、雷士研究院等拟入驻。
——产城融合按下“快进键”。新增建成区面积1平方千米、达到25.5平方千米。新增绿化35万平方米。新建市政道路8.6千米、管网22千米。实施场平整治0.8平方千米。竣工标准厂房23万平方米。实施云熙台、星光上院、科友星城等房地产开发项目6个,在建71.7万平方米、竣工21.6万平方米。建成或在建公交车站点39个,开通公交线路9条。万二中高峰校区、鸡公岭小学天星校区(二期)、白岩寨公园、重庆全域肿瘤医院质子中心等项目序时推进。
一年来,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抓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智能循环型工业持续壮大
一批现有企业成长。全年新增入园企业30家、达到354家、增长9.3%,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7家、达到81家。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及以上制造业企业4家,其中金龙集团、长安跨越分别达到70亿元、60亿元。纳税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17家,其中湘渝盐化、长安跨越、三雄极光、西南水泥等5家企业纳税超过5000万元。金龙集团荣获中国铜管行业突出贡献团队奖,跻身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266位。威科赛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D感测芯片正式下线,单品实现小批量量产,并开始产品多样化和定制化开发。
一批技改项目实施。13家企业实施技改扩能,24家企业实施数字车间、机器换人等智能化改造,建成数字车间2个、智能工厂1个。建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业企业占比达到65%,应用电子商务的工业企业占比达到50%,“上云上平台”企业15家。金龙集团智能化企业运营系统纳入全市首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长安跨越自主研发机器人3分钟完成40道焊接工序,整线自动化率由15%提高到45%;施耐德自动奔跑的“小火车”取代人工送料,自动化装配检测开关插座成品下线仅需2秒钟,智能化水平领先国内。
一批产业项目推进。竣工投产维都利电池、康力优蓝机器人等项目48个,正在建设九龙万博特铝新材料、象征科技手机及笔电消费电子玻璃盖板等项目39个。其中,新签约外来投资项目开工22个、开工率45%,塔雷斯高端自动化计量装备产销一体化运营基地、千能车架铆接总装线等15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招商项目落地率、开工率、竣工率明显提升。
(二)着力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发展势能和后劲持续增强
科技创新取得进步。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达到30家,战略性新兴企业4家、达到23家,科技型企业12家、达到7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3个。规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年度申请发明专利47个。长安跨越“机器人”、华歌生物“毒死蜱的绿色合成技术”分别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
改革开放不断扩大。积极推进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改革,企业享受到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红利。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委托专业机构管护已征存量土地。经开区售电公司业务扩大到38家,为企业节约电费1200万元。完成3家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处置公务车108辆。金龙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启动智慧园区建设。推进与南京江宁经开区东西部对口协作,组建合资公司共建渝东表面处理中心环保产业园。
招商机制得到优化。选调15名工作人员充实到招商一线,用力打造“狼性”招商团队。组建绿色照明、智能装备、食品医药、汽车、新材料五大招商组,分赴上海、南京、宁波、广州等地驻点招商。与上海中产集团、广东照明电气协会达成合作,探索中介招商、专业招商新路。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外出考察104批次、260余人次,考察企业198家次,接待企业355家次。
(三)着力拓展空间、完善配套,吸纳和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土地报批征拆供应有序推进。围绕重点项目,优化国土空间,调整城镇建设用地2800亩。完成征地报批2560亩、征地拆迁1568亩、土地供应4455亩,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土地高效利用行动”,督促限期开工7宗220亩土地,协议收回、收购7宗1050亩土地,空置、闲置、低效用地逐步减少。现结存已征土地3.6万亩,其中工业用地0.8万亩、商住用地0.5万亩、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3万亩,开发建设用地有保障。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扎实开展。持续优化园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完成高峰园、九龙园空间拓展与用地布局优化,增加产业用地储备。完成(开展)12个控规局部修改论证。完成重庆全域肿瘤医院质子中心、湘渝盐化煤气化节能技术升级改造等48个项目设计方案审查。开展园区夜景灯饰、相思湖旅游策划、高峰滩边河鹿山段河道治理、园区坡坎崖绿化美化等规划设计,塑造产城景深度融合的园区风貌特色。83个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其中竣工27个、开工25个、续建8个、储备23个。
(四)着力防控风险、守住底线,安全发展环境持续巩固
资金融通稳健有效。制定财政增收和过紧日子“双十条”措施,做好生财、聚财、理财、用财四篇文章。全年筹措资金195.8亿元,其中财政性资金39.7亿元、债务性资金156.1亿元、经营性资金1.8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9.2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9亿元。争取到位政策性资金2亿元、其他资金1.8亿元。经开(集团)公司外部评级达到AA+,资产规模达到610亿元,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增值。在融资政策严、要求高的情况下,探索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融资方式,资金链条安全,债务风险可控。
生态环保扎实见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执行“三线一单”,新建项目环评及“三同时”执行率达100%。竭力取得九龙万博特铝新材料、渝东表面处理中心(一期)等39个环评获批。整改销号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转办案件。聚焦大气、水、土壤、固废、噪声,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测和监管,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废气、废水全部达标排放,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噪声全面控制,土壤有效保护,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环境污染事故。
安全生产持续向好。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员工个人责任压紧压实,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排查整治隐患1180项,重大危险源100%全过程监控。引导入园企业和建设工地加强安全投入,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75家,人防、物防、技防等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连续63个月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社会稳定形势可控。突出经济运行、建设施工、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完成还房办证4088户。协调劳资纠纷120余起,兑现民工工资2500余万元。办理“两证”遗留问题5个,解决了企业后顾之忧。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30余批520余人次,完成市、区交办突出矛盾纠纷化解任务8件,处置突发性事件5件涉及250余人。未发生人员到市进京非正常上访、重大影响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
(五)着力夯实自身、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动力持续激发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修订经开区管委会工作规则,完善议事决策制度,细化向区委、区政府、经开区党工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机制。坚持定期举办“经开大讲堂”,组织干部外出学习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接受监督自觉自励。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办理人大建议6件、政协提案2件,满意率100%。自觉配合市政府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认真整改经开区产业发展和建设管理专项审计反馈问题30个。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堵塞漏洞,规范行为。发挥法律顾问作用,适时邀请区司法局列席管委会办公会相关议题,促进依法决策。
“以案四改”扎实开展。理顺优化内设机构和下属事业单位职能职责,主责主业更加聚焦,运行机制更加顺畅。深刻汲取典型案例教训,开展专项行动,全面清理纠正干部职工向服务对象借款收息问题、财务审核报销不规范问题。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以“企业评价部门工作”为契机,坚持“四个一”机制,保姆式服务企业。倡导星期六常态化上班、星期日休息不保证,“5+2”“白加黑”撸起袖子加油干,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干事创业氛围逐渐形成。
各位代表,经开区走过了极不平凡的2020年,又经历了成绩来之不易的“十三五”时期。过去五年,是经开区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五年。入园企业累计净增加154家。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区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24家企业实施技改扩能和智能化改造项目37个。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40亿元。过去五年,是经开区招商引资不断发力的五年。签约招商项目180余个,其中协议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15个,竣工投产130余个。自主研发制造3D感测芯片企业威科赛乐落户万州。重组金龙集团,实现总部在万州的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零”的突破。过去五年,是经开区发展平台日益壮大的五年。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新组建经开(集团)公司、建设发展公司,竞争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承接落实全区发展单元改革措施,开发建设管理范围扩大到73.27平方千米,代管高峰镇。建成道路桥梁80千米、标准厂房53万平方米,实施场平整治4平方千米。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6平方千米。过去五年,是经开区贡献社会积极作为的五年。上解区财政50亿元。建成公(廉)租房42.4万平方米,其中交全区统筹管理18.2万平方米。投资4.1亿元,建成幼儿园9所、鸡公岭小学天星校区,建设万二中高峰校区。安置征地农民0.7万户2.5万余人。解决就业5.5万人。开发商品住宅86.8万平方米。建成一批公园、广场、绿地。援助2700多万元,深度参与龙驹镇、白土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过去五年,是经开区自身建设持续加强的五年。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一批吃苦耐劳、拼搏奉献的干部摸爬滚打、锻炼成长,践行亲清政商关系,诚信经开区、法治经开区、廉洁经开区、服务经开区、效率经开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如今,一个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生机盎然的开发区雏形初现,全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职责使命担当日益彰显。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心关怀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推动的结果,是各部门单位、镇乡街道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经开区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们表示由衷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开区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一是产业能级总体不高。部分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生产经营较为困难;支撑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工业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二是融资压力日益增大。收入少、支出大,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在减税降费、融资趋紧的大背景下,保障开发建设、兑现优惠政策、偿还到期债务等资金压力日益增大。三是营商环境仍有差距。产业链、供应链不够健全,物流、用电等要素成本较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仍有短板,改革创新动能不足,部分工作人员素质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努力克服、奋力改进,尽心竭力不负各级各方的厚望和期待。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十四五”时期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光明。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和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战略机遇,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走深走实“一心六型”两化路径,努力壮大智能循环型工业,奋力推动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发展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8%,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国家级开发区考核评价稳步升位。
——产业发展、开发建设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亿元;初步形成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和4个百亿级企业,上市企业新增2个。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土地产出强度10亿元/平方千米。规上工业企业用地产出强度65亿元/平方千米。每年完成招商项目协议投资150亿元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户以上。完成征地拆迁1万亩、土地供应1万亩。新建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5平方千米以上,基础设施保障程度、产业发展承载能力、公共服务配套水平有较大提升,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城市发展新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改革开放、创新创造取得新突破。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有效承接“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日益改善优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开放程度不断扩大,2025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60亿元。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更加丰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6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新进步。产业发展不突破环境容量上限,企业污染物排放普遍达到较高标准,固废处置场、表面处理中心、污水处理厂全面投用。深耕循环化改造,实现上下游产业“链”上资源闭环高效利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到2025年,工业污水处理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铆足干劲、砥砺前行,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一)全力打造“智能制造”园区
围绕五大重点产业,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大力发展智能循环型工业。新材料:依托金龙集团、九龙万博、西南水泥等企业,打造铜、铝、建材等新材料产业基地,实现产值300亿元。汽车:依托长安跨越等企业,打造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食品医药:依托中储粮粮食仓储物流等项目,打造新田园粮油加工、储备和物流基地;依托厚捷医药、全域医疗等企业,打造三峡国际健康产业园,实现产值100亿元。绿色照明:依托雷士照明、三雄极光等企业,打造集研发、生产、市场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照明电气产业园,实现产值50亿元。智能装备:依托江东机械、中船重工等企业,不断做大“军转民”“民参军”规模,实现产值50亿元。同时,持续壮大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产业。
(二)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园区
持续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不断优化“一区五园”布局,重点向高峰园鹿山、洪安、相思、万利片区和五桥园天星、回龙片区及新田园周边区域拓展,抓好道路、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商业金融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争每年建成区面积拓展1平方千米,到2025年达到30.5平方千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力争招商入驻企业100家以上;推动万州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科研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渝东表面处理中心全面建成投用,带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全力打造“改革创新”园区
推进平台公司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不断壮大资产规模,善于到资本市场“找钱”,调整债务结构,合理控制资产负债率和融资成本。做好国家、市、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政策的对接争取,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专门研发机构,引进知名科研机构入驻或联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推动更多新技术变革成果在经开区落地转化。
(四)全力打造“绿色智慧”园区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积极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加快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升级改造优势传统产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带动产品提质、产能释放。建成智慧园区,实现园区智慧式管理和服务。加强数据资源价值的开发利用,推进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品、装备、生产、管理智慧转型。
(五)全力打造“亲商安商”园区
坚持“诚信”招商,紧盯契合万州产业发展需求和现有产业链条,着力引进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的大项目、好项目。坚持“服务”营商,以“企业评价部门工作”为抓手,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坚持“践诺”留商,持续开展“合同全面兑现行动”,一诺千金、说到做到,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2021年重点工作
今年预期目标是: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90亿元、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75亿元、增长1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同比翻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亿元、增长10%以上,其中税收收入12.1亿元、增长10%以上;招商项目协议投资15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其中协议资金10亿元以上项目3个。
(一)致力规模质量效益,切实抓好产业发展
一是抓培育升规升巨。加快昆仑仪表、塔雷斯测量、维都利电池等30户中小微企业成长提升。盘大盘强龙头骨干企业,促成金龙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扩大长安跨越整车制造规模,有序推进威科赛乐等优质企业上市。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户,达到100户以上。二是抓创新降本增效。加大工业有效投资力度,力争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0%左右。持续推进金龙集团、长安跨越、湘渝盐化等企业实施技改扩能、智能化改造项目20个,培育市级智能工厂1~2个,数字化车间2~4个。引导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战略性新兴企业2家、科技型企业10家。推动万州科技创新中心投运,引进1~3家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平台机构,孵化企业5家以上,创客3家以上,取得专利数量3个以上。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持联合实施重大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项目5个。建成智慧园区一期。三是抓落地开工竣工。加快推进澳斯卡菜籽加工、中储粮粮食仓储物流等项目开工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20个。加快推进九龙万博特铝新材料、德康饲料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力争竣工投产20个。推动新材料产业园前期工作,力争取得重大进展。
(二)致力产值税收就业,切实抓好招商引资
一是抓产业链招商。围绕五大重点产业,立足“垂直整合、平行扎堆”,针对性引进原材料、零部件、包装、设计、研发、销售等上下游产业链项目,打造产业集群。二是抓平台招商。充分利用综合保税区、照明电气产业园、渝东表面处理中心、万州科技创新中心等平台优势,围绕绿色照明、智能装备等产业关键节点,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做大做强产业规模。三是抓中介招商。与上海中产集团、广东照明电气协会、广东省重庆万州商会等保持紧密合作,充分发挥专业团队和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力争在专业招商上实现新的突破。四是抓精准招商。坚持注重产业技术含量、项目带动力量、企业就业容量、财政税收增量和环境保护质量,更加突出招引大项目、好项目,重点跟踪金能科技、东方希望光伏组件等项目。持续开展“合同全面兑现行动”,让合同约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极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同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力争在川渝两地产业协作上有所作为。
(三)致力宜居宜业宜创,切实抓好开发建设
一是抓规划建设管理。坚持一手抓建成区完形填空、改造提升,一手抓拓展区挖潜扩容、提档升级,立足“前港后园” 挖潜新田园用地,加快拉开高峰园格局,清理盘活天子园土地及厂房,完善五桥园配套功能,抓好各园区绿化、亮化、美化等节点改造。全年实施城建项目78个,其中竣工40个、续建8个、开工19个、储备11个,新增建成区面积1平方千米。竣工综合保税区一期首开区二标段等22.4万平方米房建工程,序时推进经开区企业中心等10.3万平方米房建工程;竣工照明电气产业园一期等30.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序时推进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园等40.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竣工中港路等12.7千米道路,序时推进青杠塝立交等28.8千米道路工程;竣工新田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工程,序时推进新田河综合治理等城市综合治理工程。二是抓土地利用保障。加大农用地转用和征收报批力度,力争全年取得征转批复3000亩。完成新田园粮油仓储物流及其配套加工、综合保税区二期、万利片区整体开发等项目征地拆迁4000亩。完成九龙万博特铝新材料和热电中心项目、中储粮粮食仓储物流项目等土地供应2000亩。持续实施“土地高效利用行动”,完成土地处置1000亩,降低闲置率、低效率,实现精明增长。
(四)致力重点难点关键,切实抓好风险防控
一是抓资金融通管理。坚持落实财政增收和过紧日子“双十条”措施,强化税收管理,积极争取各级专项资金和政府债券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绩效监督,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加大投融资主体建设力度,提升融资能力,强化债务管控,优化债务结构,经开(集团)公司资产负债率调控到70%以下、资产规模达到660亿元以上、经营收入达到250亿元。二是抓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突出危化、消防、建筑施工、工贸企业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深化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严防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突出工程欠款、劳资纠纷、征地拆迁、还房办证等,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到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营造平安稳定的发展环境。三是抓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抓好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工作,坚决守住产业准入门槛。以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为依托,在不同产业、企业之间建立循环经济生态链,打造现代产业生态体系。加快补齐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督促建设业主严格落实“三同时”,严防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五)致力忠诚干净担当,切实抓好自身建设
认认真真落实全面从严党要求,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提升政治能力,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聚焦工程招投标及采购、工程建设、招商引资、征地拆迁、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高干部执行力和落实力。坚持以“五个一批”重点工作为主抓手,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台账式管理、挂单式作业、打表式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秉持亲清政商关系,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临难不避、实干为要,持续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撑起工业强区“脊梁骨”,在奋力谱写万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展现大担当新作为。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报告》
有关用语的解释或说明
(以报告中出现的先后为序)
新发展阶段 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
新发展理念 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 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六稳”“六保” “六稳”是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一心六型”两化路径 “一心”指以提升全域水质、保护好长江母亲河为中心,“六型”指大力发展智能循环型工业、山地高效型农业、集散融合型文化旅游业、绿色智慧型物流业、休闲养身型大健康业和功能共享型金融业,“两化”指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四上”企业 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
五大重点产业 即绿色照明、智能装备、食品医药、汽车和新材料五大产业。
中国铜管行业突出贡献团队奖 是中国铜加工产业年度大会中国有色金属协会最高奖项。
“一区一产业园两中心” 指综合保税区、重庆市照明电气特色产业园、渝东表面处理中心和万州科技创新中心。
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改革 2019年12月31日,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重庆市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改革工作方案》,针对社会投资的小型低风险建设项目(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项目、仓储项目,满足总建筑面积不大于1万平方米、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且不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或危险品),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双十条”措施 指增加财政收入和过紧日子的两个十条措施。
“三线一单” 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
“三同时” 指一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工程建设,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四个意识” 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个自信” 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两个维护” 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以案四改” 即以案改治理、以案改监管、以案改制度、以案改作风。
“四个一”机制 即经开区一个入园企业(项目)由一名管委会领导、一个服务部门、一名服务专员协调服务的工作机制。
“一区两群” 指全市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即重庆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
“放管服” 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一区五园” 指万州经开区按照高峰园、天子园、五桥园、九龙园、新田园规划布局。
“四风” 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五个一批” 是近年来经开区坚持的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的重要抓手,是项目化、事项化、政策化、机制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具体是抓好一批产业项目建设、一批现有企业发展、一批城建项目建设、一批招商项目签约落地和一批发展保障事项。